□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肖睿
刘昱卓
“足球是梦想,是热爱;足球是坚持,是团结。”8月7日,觉得正式赛事还不过瘾的福建队和宁夏队,来了一场火力全开的闽宁友谊赛。赛场上两队球员全身心放松去踢,哨声结束后,两队拥抱互送礼物,并说出了对足球的理解。
“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进行到第三天,温暖的故事如花儿般朵朵绽放,来自不同民族的“小玫瑰”们跨越山海,恰似紧密相连的“石榴籽”,在喀什绿茵场上奋勇拼搏。
“福建——感受!”福建队的小将叶灵熙用闽南口音喊出口号,双手在胸前比出“爱心”。这是她自创的“福建标准动作”,两天里已被江西、甘肃、宁夏等多支球队“复制粘贴”。孩子们用这个动作交换微信、分享烤馕、约定来年再赛,笑容成了民族间最通用的语言。
福建队中卫邱玥文头球解围干净利落,宁夏队前锋马雅茹连过三人劲射破门,江西队守门员张君仪飞身扑点……计分板上记录胜负,孩子们的记忆里写下的却是“友谊、团结、快乐”。
宁夏队首场对阵江西队,一次后卫失误导致丢球,小姑娘当场落泪。替补席上的队友冲进场内围成一圈:“没事的,谁都会失误,我们一起再进一个!”拥抱、拍肩、擦泪,短短十秒,眼泪被团结蒸干。宁夏队教练丁永乐满是自豪:“我们团队极为团结,上场队员全力拼搏,替补队员呐喊助威,比赛结束后,自责难过的队员也能第一时间得到安慰,那一刻,她们是一个紧密的整体。”正如宁夏足协在出征前写给队员的寄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风一样在绿茵上自由奔跑。”
赛程即将结束,终场哨声响起时,孩子们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围成一个大大的圆,把各自带来的玩偶、手串、贝壳、明信片抛向空中,再随机接住。“我拿到了新疆的石榴徽章!”“我抢到了福建的鼓浪屿冰箱贴!”欢笑声盖过了离别的伤感。
“我们很少出宁夏参赛,这次能来新疆参加邀请赛,非常珍惜。我们不仅切磋了球技,更结识了许多外省的朋友。”宁夏队队员马丽娜说。
赛事结束回到训练基地,新疆队的姑娘们在球场边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宁夏、福建、甘肃、江西的姑娘们跟着节拍踢踏脚步。叶灵熙把“福建标准动作”升级为双人版:双手比心后再击掌——“闽疆同心”。
为了让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们安心参赛,21个参赛地妇联、民委、体育局联动做了细致入微的后勤保障:福建队把海苔、闽南咸饭装进防潮箱;甘肃队随行队医准备了高原应急药品;上海队提前把牛奶、巧克力寄到喀什酒店。比赛日实行封闭式管理,组委会科学安排轮空日参观喀什博物馆、科技馆等地,学跳各种民族舞,观看历史影片,让孩子们在竞技之外触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温度。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闽南古厝到河西走廊,再到天山脚下,数千公里的地理距离被一颗颗小小的足球缝合。赛事落幕,“石榴红”已深深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那是团结的颜色,是友谊的颜色,更是中国青少年女足初升朝阳的颜色。
明年,赛事将继续。孩子们已相约:“带着今天的故事,奔向新的球场,让石榴花开得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