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中小学生该如何跟它打交道?

  □ 田恬

  暑假期间,不少同学的手机里多了一位特殊的“朋友”——AI。写作业卡壳时,有人会问它数学题“怎么解”;和同学闹矛盾了,会跟它倾诉“好朋友不理我了怎么办”;就连想给爸妈准备生日惊喜,也会请教它“小学生能做的简易蛋糕配方”。

  最近,有同学想找几本适合暑假读的科幻小说,AI立马给出了一串书单,作者名字和内容简介都写得很详细,但这位同学查遍各平台却发现有几本书根本不存在。其实,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越来越多中小学生把AI当成“百事通”,却发现这位“朋友”有时并不靠谱,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学们又该如何正确和AI打交道呢?

  AI为什么会瞎说? 

  AI其实并不像人类一样思考,它更像一个文字拼图高手。在回答问题时,它会快速调取自己“见过”的海量文字信息,根据这些信息的规律拼接出一个看起来合理的答案。

  比如当你问“适合小学生的暑假书单”时,AI会记住“小学生”“暑假”“书单”这些关键词,然后把它“见过”的儿童文学作者名、常见的书名结构、流行的主题拼在一起。如果刚好没有完全匹配的内容,它就会“自由发挥”,编造出《星际少年的地球日记》这样听起来很合理的书名——就像我们玩拼图时,少了一块就随便找个形状相似的补上,虽然看起来完整,其实并不正确。

  而且,AI并不明白自己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当你问“李白写过《静夜思》吗”,它会调出正确答案;但如果问“李白有没有写过《夏日纳凉歌》”,它可能会因为“李白”常写古诗、“夏日纳凉”是常见主题,就编造一首出来,甚至配上“创作于公元742年夏天”这样的虚假细节,让你信以为真。

  这也是为什么AI在回答历史、科学、法律等需要精准信息的问题时,更容易出错。这么看来,AI就像个记性不太好的同学,把听过的信息混在一起,还坚信自己说的是对的。

  AI最容易在这些地方“说错话” 

  AI在以下这些领域最容易“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同学们使用时一定要多方核实:

  第一类:编造不存在的“具体事物”

  除了虚构书籍,AI还可能编造不存在的电影、歌曲、景点甚至商品。有同学想查“天津有哪些适合亲子游的博物馆”,AI推荐了“天津自然科学探索馆”,描述得有模有样,说“馆内有会动的恐龙模型和互动实验室”,结果找了半天,才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地方。原来,AI是把“天津自然博物馆”和其他城市的“科学探索馆”信息揉在了一起。

  第二类:混淆事实性知识

  在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上,AI常犯“张冠李戴”的错误。比如把“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说成“发明电灯的瓦特”,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多报几百米,把“鲸鱼是哺乳动物”说成“鱼类”。这是因为AI对“事实”的理解和人类不同,它只在意“这句话是否常见”,而不在乎这句话“是否正确”——就像大家总说“太阳从东边升起”,AI就会记住这个规律,但如果有人偶尔说错“太阳从西边升起”,次数多了,它也可能跟着学错。

  第三类:乱编“数据和案例”

  当你问“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小学生每天应该睡多久”这类问题时,AI可能会给出具体数字,比如“每天喝1000毫升”“必须睡够10小时”,并举出很多看起来权威的例子,但这些数据可能没有科学依据。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孩子需求不一样,AI的“标准答案”其实并不标准,盲目相信反而可能有误区。

  和AI做朋友的“守则” 

  既然AI有时会“瞎说”,是不是就不能用了?其实不然。就像我们不会因为同学偶尔说错话就不跟他玩,关键是学会“聪明地”和AI打交道。

  首先,我们要学会“交叉验证”。遇到需要准确信息的问题,比如历史事件、科学知识、书籍名称等,一定要多找个“证据”。查完AI的答案后,去翻课本、查工具书,或者问问老师、家长,对得上才相信。

  其次,我们和AI相处时要守住自己的小秘密。AI虽然能听你吐槽,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朋友”。不能把家里的住址、爸妈的手机号、银行卡密码这些私密信息告诉它。跟AI说心事时,可以用“我的一个同学”代替自己,比如“如果有个同学考试没考好,不敢告诉爸妈怎么办”,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保护了隐私。

  接着,如果遇到“奇怪答案”,可以大胆地说“我不信”。如果AI的回答让你觉得“不对劲”,比如推荐的书买不到、说的知识和课本不一样,一定要敢于质疑。可以试着反问它:“你确定这本书存在吗?能告诉我它的出版社吗?”有时AI会“露馅”,承认自己可能记错了。

  最后,我们要把AI当“工具”,别让它替我们“偷懒”。很多同学用AI写作业、编故事,其实这样会耽误自己进步。正确的做法是:写作文前,让AI帮你列几个思路借鉴一下,但别直接抄它的句子;解数学题时,让它提示“这道题可以用什么公式”,但一定要自己解答。

  AI时代已经到来,与其不敢使用,不如正确使用。其实AI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回报”我们。把它当成助手,带着疑问和思考使用它,它就能成为你的好帮手;但如果盲目相信、事事依赖,它可能会帮倒忙。

  这个假期,不妨试着和AI“聪明地”交朋友:享受它带来的便利,但又保持自己的判断。毕竟,真正的智慧永远属于会思考、会质疑、会探索的人——那就是正在成长的你呀!

中国妇女报新一代周刊 1当AI“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中小学生该如何跟它打交道?
2025-08-10 2 2025年08月1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