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评论员 韩亚聪
近日,许多育儿家庭“喜忧参半”。一方面,育儿补贴制度的落地实施,以“真金白银”的支持让生育友好更加可感可及,为无数家庭缓解了养育压力;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反映,网购的奶粉、纸尿裤、辅食等母婴产品价格悄然上浮,涨幅从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这使得部分补贴金额在无形中被抵消。
为了减轻家庭的养育压力,进一步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国家政策及时且给力,让无数家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如果商家借机抬高价格,那政策红利将被极大消解,最终没有一个人是赢家。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有商家回应,价格是因为不同时期促销政策活动不同,并非刻意涨价,也有媒体调查显示“价格总体平稳”。但无论如何,市场价格有波动,消费者有疑问,应该引起相关方面重视,及时用权威调查回应消费者关切,以有效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乱象。唯有如此,才能防止育儿补贴被市场乱象“稀释”,确保政策善意真正落到实处。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责任。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守护“生育友好”的初心,才能让“愿意生、养得起、教得好”成为更多家庭的底气,让生育政策的温暖真正浸润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