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最早在全国将“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备率”纳入《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标体系的城市,近年来,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母婴室社会共建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500余间母婴室,还在全国率先开发母婴室地图系统信息化平台,1500余间母婴室位置信息均接入电子地图,实现“一键导航”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在刚刚过去的第34个世界母乳喂养周,深圳因一场“喂爱发现官”活动让整个城市变得暖意融融。市民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遍布全城的暖心母婴室,这些被发现的“闪光角落”正是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赋予母乳喂养的全新温度。
深圳是最早在全国将“公共场所母婴室配备率”纳入《深圳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标体系的城市,并于近年来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共同监督”的母婴室社会共建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1500余间母婴室,它们如星辰散落于机场、公园、图书馆等地。深圳母婴室建设早已超越基础便利设施范畴,成为城市文明高度的生动注脚。
不仅“找得到”更要“用得暖”
“深圳母婴室建设之初,曾面临瓶颈。”深圳市妇儿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政府主导建设的母婴室多集中于市政公园,而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关键公共场所因建设主体分散,推进速度与覆盖密度难以匹配超大城市需求。
面对城市“哺乳地图”上的大片空白,深圳市妇儿工委、市妇联积极开展全市母婴室状况专题调研,发挥组织优势,各建设单位加大建设与管理力度,使母婴室建设应用于更多场景,实现公共场所全覆盖。
在物理空间上,母婴室建设被纳入城市规划刚性框架,通过政策引导撬动商场、企业、园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建。
线上,深圳更是在全国率先开发母婴室地图系统信息化平台,1500余间母婴室位置信息接入电子地图,实现“一键导航”。这一平台不仅方便市民搜索、导航、使用、评价,更构建起建设主管单位与管理服务单位的三级联网系统,每一间母婴室的使用状态、维护需求都得以实时更新与监督,管理效率大幅提升。
解锁母婴室的N种可能
你见过近百平方米的母婴室吗?
在深圳宝安机场内,旗舰母婴室的面积足足有92平方米,颠覆了公众对母婴室的传统想象,这也是目前深圳市单体面积最大、国内机场中功能设施最完善的母婴室。
这里不仅免费提供婴儿纸尿裤、湿纸巾等母婴用品,更用温暖细节传递城市心意。哺乳区、护理区、阅读玩乐区、亲子洗手间等多功能分区井然有序,服务对象覆盖孕期、哺乳期妈妈至12岁儿童群体。阅读区的童书、玩乐区的益智玩具、家长休息区的舒适座椅,让原本可能焦虑疲惫的等候时光转化为一段温馨的亲子陪伴。目前,已累计服务母婴家庭万余组,累计达40万余人次,收获不少旅客的服务点赞及表扬。
除了机场旗舰母婴室,更有融入自然怀抱的莲花山母婴室、氤氲书香的深圳图书馆北馆母婴室等,展现着母婴室应用场景的多种可能。
母婴室的设立出于对母婴需求的深度体察与满足。深圳母婴室建设跳出了单一哺乳功能的窠臼,向全场景、全周期关怀拓展延伸——以人性化设计回应最细微的需求。
移动母婴室成为母爱“随身港湾”
一些城市在地铁站等公共场所建设母婴室时,往往会遭遇空间局促、使用成本高等瓶颈。深圳以创新给出答案——移动母婴室成为应对空间限制的智慧解决方案。在公共场所母婴室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圳推出了空间要求少、适配程度高、以智能感应和节能环保等高科技手段为支撑的移动智能母婴室。
在人流如织的车公庙枢纽地铁站内,占地仅1.6平方米的移动智能母婴室成为亲子“避风塘”。它们体积虽小,但五脏俱全,内部包括婴儿座椅、婴儿护理台、烘手机、直饮加热一体机等设施,可在小空间内满足哺乳、婴儿护理、辅食喂养、奶瓶清洗消杀等核心需求。
如今,在深圳,移动母婴室已经在大型展会等人流密集区域推广应用,实现个性化精准服务对接,满足宝妈们外出公共场所的哺乳、休息、集乳等需求,成功解决母婴出行的急难愁盼问题,为母乳喂养创造良好环境,让母爱在城市的任何角落都能从容延续。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暖不暖”,深圳母婴室建设折射的是一座城市对生命起点的敬畏与温情。当年轻母亲在机场旗舰母婴室从容哺乳,当新手妈妈在地铁移动母婴室化解燃眉之急,当公园里的母婴室让自然与母爱交融——我们看到,科技之城的硬核实力背后,是对母婴最深沉柔软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