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景德镇持续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为文明新风的创造者受益者

千年瓷都蕴新风 移风易俗韵更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钟蕾红

  从高价彩礼的“破冰”到集体婚礼的“流行”,从封建迷信的“退场”到家庭和谐的“升温”,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妇联立足当地文化特色,将妇女工作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壮大服务队伍、打造示范样板等举措,在瓷都大地掀起移风易俗热潮的生动实践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钟蕾红

  “这盏亲手绘制的陶瓷婚碗,比任何贵重彩礼都更有意义。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也见证着我们真挚的爱情。”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昌南里,参加完“爱在昌江”集体婚礼的王婷婷,捧着手中的陶瓷婚碗笑意盈盈地说。

  作为“零彩礼”新人代表,王婷婷与爱人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这背后,是景德镇市妇联近年来持续发力,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壮大服务队伍、打造示范样板等举措,在瓷都大地掀起移风易俗热潮的生动实践。景德镇市妇联立足当地文化特色,将妇女工作与移风易俗深度融合,以“小切口”做好“大文章”,让文明新风尚如千年瓷火般在千家万户薪火相传。

  文化融合,让婚俗新风浸润底蕴

  今年“5·20”期间,珠山区陶源谷三宝瓷源境热闹非凡,一场“‘瓷’情告白 ‘遗’见倾心”联谊活动在此开展。80名单身青年共赴“爱情之约”,在互动交流中体验拉坯、绘画的乐趣。珠山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让青年嘉宾在互动中感受景德镇申遗的魅力,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的理念。”

  景德镇市妇联深谙文化浸润对于移风易俗的深远力量,近年来巧借本地陶瓷和茶文化特色,让文明新风在传统文脉中自然生长,定期组织留守儿童走进陶瓷大师的博物馆与工作室,开展“家风瓷板画创作”活动,让好家风在瓷板上绽放。

  浮梁县妇联则以茶文化为纽带,在臧湾乡韩溪村史子园开展“心动五四·茶结梁缘”青年联谊交友活动,70余名单身青年在茶香氤氲中参与趣味互动,让科学婚恋观在活动中传递。

  互动参与,让宣传教育传递温度

  “彩礼不必太贵重,太重男方拿不动;优秀姑娘不图钱,彩礼多少都不嫌;结婚不用把钱垫,省下钱财干事业……”在景德镇乐平市洪岩镇水上古戏台前,“赣鄱红色娘子军”宣讲员正用当地方言表演快板《移风易俗》,台下村民听得饶有兴致,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这支宣讲队是景德镇市妇联精心打造的移风易俗“主力军”,成员包括党校老师、赣剧演员、退休老师和律师等。她们结合本地特色,创新宣讲形式,将婚育新风融入快板、赣剧等形式,走进乡村、社区、校园开展宣讲120余场。

  同时,景德镇市妇联还注重发挥基层妇女力量,全市3029名村妇女小组长化身“移风易俗宣传员”,负责收集辖区内婚丧嫁娶等信息,并及时上门宣传政策。

  平台搭建,让青年交友拓宽渠道

  为帮助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景德镇市妇联搭建多样化交友平台,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交友活动中。景德镇市妇联联动市委人才办、市民政局等部门,共同成立“缘定瓷都”全周期人才婚恋服务联盟,为全市青年人才提供集婚恋交友、婚恋指导、家庭建设为一体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并在热门商圈、文化街区、公园绿地等青年聚集区域设立特色鲜明的“爱情角”,为青年人才提供交友好去处。

  此外,景德镇市妇联还常态化、无偿化开展青年人才婚恋辅导,为广大青年人才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婚恋指导、亲子教育指导、心理咨询辅导、孕期保健等服务,针对青年婚恋、婚育及家庭教育中的痛点难点答疑解惑,助力优化人才幸福生态。

  从高价彩礼的“破冰”到集体婚礼的“流行”,从封建迷信的“退场”到家庭和谐的“升温”,妇联组织的移风易俗工作始终紧贴群众心声。“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文明新风内涵,让移风易俗工作更具瓷都特色、更富时代活力,持续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成为文明新风的创造者、传播者、受益者,让简约适度、向上向善的婚俗文化在瓷都绽放新的光彩。”景德镇市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千年瓷都蕴新风 移风易俗韵更浓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钟蕾红2025-08-13 2 2025年08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