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8月7日,安徽省合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内气氛热烈。由市妇联、市司法局、市中院、市民政局联袂举办的2025年全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决赛拉开帷幕。
“‘法理是底线,温情是桥梁’,我会把比赛中积累到的经验带回日常调解。”荣获一等奖的汤梅玲表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这场覆盖全市的婚调“大比武”,更是一次淬炼婚姻家庭矛盾化解能力的实战演练和“靶向”培训。
近年来,安徽合肥持续推动构筑“专业调解+多元联动”的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机制,构建妇女儿童维权全周期服务体系,发挥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员的“柔性力量”,努力在服务妇女、家庭和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多元联动”构建维权新格局
合肥是千万人口大市,努力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是基层治理中的一道必答题。着眼破题,合肥探索构建“党政主导、专班主抓、妇联主调”工作格局,创新蹚出“一张网”源头响应、“一站式”维权服务、“一条龙”关爱帮扶的反家暴全周期维权路径。
实践中,合肥将妇儿维权深度融入市域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大局,组建实体化运行的“未成年人保护与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专班”,打破部门分散、条块分割屏障,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维权工作体系。
“专班由市委政法委、市妇联牵头,网信、民政、教育、公检法司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助力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提质增效。”合肥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家暴告诫书发放率达79.51%,同比提高了7.78%,家暴警情同比下降6.98%,专题调度处置442起婚姻家庭重点案事件。
打造专业高效调解“精兵队”
今年5月30日,合肥市中院、市妇联联合举办了家事调查员聘任仪式及专题培训,首批60名家事调查员正式上岗。她们多为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具备一定基础法律知识的妇联干部,可有效协助法官破解家事案件“取证难、查实难”的问题。
45岁的家事调查员黄德菊香,从事家事调解已有7年。在一起因老人未立遗嘱引发的遗产纠纷案中,她发挥优势,多次走访搜集关键证言反馈法官,找到突破口。“我们既要在法律框架下‘调’矛盾,又要在情理之中‘解’心结。心结解开了,调解也就水到渠成。”
为推动家庭和谐稳定,近年来,合肥市妇联持续健全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打造专业高效的调解“精兵队”,推动婚姻家庭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依托市县两级综治中心,建成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整合专班、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门力量和婚调委等组织力量,建立信息联享、情报联判、问题联处制度,实现涉家暴及家事纠纷一体化研判、扁平化调度;广泛吸纳妇联执委、女警爱心服务队、心理咨询师等力量,组建“娘家人”后援团,系统培训提升能力,截至目前,已组建后援团109支。今年以来,联动走访重点家庭上万人次,提供家庭教育指导1400多人次、心理疏导2500多人次。
长效护航不断档
“小平(化名)最近还好吗?情绪怎么样?”近日,安徽徽韵心理咨询公司咨询部主任、合肥市妇联受侵害妇儿心理关护项目辅导老师胡君玲,像往常一样拨通了小平家人的电话,详细询问孩子的心理状况。
8岁的小平,曾遭遇重大家庭变故,目前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为抚平孩子内心的创伤,胡君玲先后8次对他进行心理疏导。“从一开始的沉默不语到愿意和我沟通,说明孩子正逐渐走出家庭带来的创伤。”胡君玲说。
“针对婚姻家事矛盾的复杂性、长期性与反复性,我们在调解成功后又建立了长效跟踪帮扶机制。对于纳入服务名册的家暴家庭,由‘娘家人’后援团、女警爱心服务队定期入户走访,对家暴行为进行查访监督和法治宣传。”合肥市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家庭特殊性,市妇联提供个性化关爱帮扶举措,2024年以来,已为20名受侵害妇女儿童提供个案心理辅导,走访家暴家庭4000多户。
“赛场上‘温情法理’的智慧交锋是一场具体呈现,展示了近年来融合机制创新、力量整合与闭环服务的妇儿维权‘合肥模式’。”合肥市妇联主席束红英表示,“未来,合肥还将持续激活基层治理中的‘柔性力量’,努力守护千家万户幸福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