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秋,黄俊友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黄骅英烈墓前祭奠。受访者供图
最亲爱、未曾谋面的黄骅爷爷:
您好!
今年,距离您壮烈牺牲已整整82年。我是您的长孙黄俊友。小时候,父亲带我观看《英雄儿女》时告诉我,他有两位爸爸:一位是收养他的农民父亲,另一位生父是英勇的八路军父亲。
爷爷,后来我才知道,您原名黄金山,1911年生于湖北省阳新县,1929年入党并参加红军,历经五次反“围剿”,长征中在干部团任营政委,与陈赓、宋任穷、韦国清并肩作战屡立战功。1936年抵达陕北后,您进入红军大学深造,留校任干部团政委。1937年抗战爆发,您在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前,改名为黄骅,立志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洪流中,做一匹“革命的骏马”。后又调到晋西南边区党委工作,任军事部长兼115师晋西独立支队副支队长,为创建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勤恳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1940年,您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1941年调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您率领部队克服了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创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并于1943年升任司令员。可就在这年的6月30日,您在新海县大赵村主持召开的重要军事会议上,遭叛徒暗杀,年仅32岁。当时您的小女儿,也就是我的姑姑黄鲁彬尚不满周岁。
为了纪念您,1945年,新海县更名为黄骅县。2014年8月,您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为了革命事业,您将两个孩子寄养他乡。大女儿黄延冰找回后不幸病逝,不足两岁半的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被托付给邢台平乡的地下交通员张素兰。为了安全,张素兰将我父亲转交南董庄的大哥张文起抚养,并取名张书振。后来,养父病逝,父亲在寡母王月秀的抚育下成人。因家贫,他二年级辍学,下地干活、拉大锯补贴家用,18岁当选村大队长,曾赴京挖煤支援建设,带队到内蒙古垦荒,两次受伤后回乡娶妻生有两子三女。
“我是谁?老家在哪儿?”这是父亲一生的追问。他多次询问养母,只知父母是八路军。父亲跑遍周边寻亲无果,年老后常望村口,最终抱憾离世。
1980年年底,父亲送我去天津当兵,希望我锻炼成长,为寻亲铺路。我在部队参与引滦入津工程,立功入党。父亲去世后,我继承遗志踏访烈士陵园,却始终一无所获。
直到2015年盛夏,我开车到鸡泽县东三陵村给客户配送冰箱,偶然间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您的照片,那眉眼轮廓竟与父亲如此相似。那一刻,我的心脏剧烈跳动,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2019年大年初二,我、爱人和儿子驱车急赴黄骅市,烈士陵园破例开放,见到奶奶顾兰青照片时,我更加笃定血脉相连。离开后几天,姑姑黄鲁彬来电核实,寄养人家、时间、地点等细节完全吻合,电话两端哽咽难言。
当年4月3日,我与姑姑在黄骅市相认。经过两代人长达70年的寻找,我们终于找到了您。次日赴大赵村祭拜您牺牲之地,我泪如雨下。再后来,姑姑带我们回湖北阳新县认祖归宗,接过黄氏祖谱,兄妹五人及后代恢复黄姓。在南董庄村南,政府竖起两块红石碑:张文起、王月秀坟前刻“革命老人 拥军模范”,父亲坟前镌刻“革命先烈遗孤”,家门前街道命名“月秀胡同”,这是党和政府的褒奖。
能够告慰您的是,黄骅市已成全国百强县、河北第二大强县,是煤化工基地和“一带一路”重要港口。您的后代已有36人,身上都流淌着您的血脉,更传承着您的英雄基因。
这些年,我在县三中、高盛化肥厂、县国防教育展馆宣讲,参加老兵志愿服务队服务村民,促成南董庄村、大赵村、家乡良上村三地结为友好党支部,推进三县结为友好城市。报告文学《血脉平乡》已创作完成,还将要搬上银幕。
亲爱的爷爷,愿您在地下安心、安息!我们会好好生活,让红色血脉永远延续,在新时代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绝不辜负您的英名!
您的长孙黄俊友敬上
2025年8月于河北平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