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保护传承 科技点亮千年中轴

——北京中轴线申遗一年来,文物保护与创新应用成果丰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震东

  8月15日,时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观中博物馆等单位获悉,一年来中轴线保护工作在数字科技赋能下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创新性保护与活化利用成果让这条“千年脊梁”焕发新的生命力。

  原貌重现 先农坛历史格局完整复原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向记者展示了先农坛区域的最新恢复成果。经过近几年的腾退整治,原本被其他单位占用的区域将全面腾退,先农坛内外坛将重新连通,“不久的将来,游客可以从庆成宫直抵‘一亩三分地’,参观动线会更加完整连贯。”薛俭介绍。

  在保护工作中,馆方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薛俭指着殿内的金丝楠木梁架介绍:“我们仅对古建进行了必要结构加固,完全保留其原始彩绘风貌。这些明清时期的建筑细节,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570多年的历史积淀。”

  数字新生 科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位于中轴线旁的观中博物馆是数字赋能的典范。品牌总监刘杨带领记者体验了全新的数字展厅——这里原是传统山门,现通过15台4K投影设备打造沉浸式艺术空间。“清华研究所复制的开化寺壁画得以1∶1完美呈现。”刘杨说,“VR技术和3D交互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并爱上传统文化,访客量同比增长超200%。”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文物保护原则。“我们对原始彩绘仅做了加固处理,完全没有重新上漆。”刘杨指着殿内斑驳的木梁说,“这种历史质感与数字展示形成奇妙对话,这正是活态保护的魅力。”

  文创出圈 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随着中轴线知名度的提升,以故宫凤冠、先农坛天宫藻井为灵感的文创产品持续热销。数据显示,相关文创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天宫藻井冰箱贴单品销量超20万件。“这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传播中轴线文化的重要载体。”薛俭表示。

  一年来,北京中轴线保护工作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文物保护与科技应用并重,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同行。“我们将继续探索‘保护第一、强化传承、拓展利用’的新路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数字科技优势,让这条“千年脊梁”持续焕发时代光彩。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数字赋能保护传承 科技点亮千年中轴 2025-08-19 2 2025年08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