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玉林
素有“芒乡”之称的云南华坪,因张桂梅老师的大爱精神闻名全国。如今,这片热土上正生长出一支特殊的“妈妈团”——22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张桂梅式爱心妈妈”。自2024年7月华坪县妇联牵头启动“爱心妈妈”行动以来,她们以精准化、规范化、机制化的服务,为164名留守困境儿童筑起温暖港湾。
从端午节的粽子,到学业路上的资助;从心理疏导,到法律知识护航,“爱心妈妈”们用点滴行动,将大爱转化为孩子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关怀。
结对同行,用陪伴融化孤独坚冰
在荣将街的端午集市上,草药根摊前的14岁女孩启星(化名)总能在人群中认出杨应春的身影。当“杨妈妈”提着粽子和糕点走来时,启星眼里的依赖藏都藏不住——这是两人结对的第二个年头。
最初,独居的启星被杨应春接到家中,同吃同住的日子里,杨应春陪她逛街、打球,为她垫付学习费用,启星也会默默帮“杨妈妈”分担家务。今年端午节,启星帮不识字的奶奶卖草药根,杨应春便带着亲手包的粽子,到集市陪婆孙俩过了一个特别的节日。
马路梁子村的蒋贵丹是孩子们口中的“智慧妈妈”。走遍全村288户后,她创建了“丽江微社区服务平台”,将困境儿童的情况“晒”在网上,吸引“沈浪爱心团队”送来价值万元的学习用品,她又联系企业为村小学捐赠价值6000元体育用品,为5名困难学生争取到每人每年500元的长期资助。对母亲失联、常被酗酒外公打骂的9岁儿童小兴(化名),蒋贵丹联合多部门将他送进儿童福利院,如今的小兴不仅生活安稳,成绩也名列前茅。
专业赋能,让关爱有温度更有力度
“光有爱心不够,还得懂方法、有能力。”这是华坪县妇联启动“爱心妈妈”行动时的共识。2024年7月,县妇联联合12个部门组建的这支队伍,成员构成多元:既有干部、教师、企业家,也有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心理咨询师。她们以县妇联制定的“张桂梅式爱心妈妈”6条标准为准则,常态化开展“九个一”亲情关爱服务活动。
专业培训是“妈妈团”的重要支撑。县妇联每年开展两次“为爱赋能”培训,内容涵盖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教育指导、儿童福利政策等,至今已举办4期,培训370人次。心理咨询师熊成艳、张金凤成了孩子们的“情绪树洞”,每当孩子有心事,她们总能耐心倾听、温柔疏导;检察官陈晓薇、杨国花和法官黄如婕则化身“法律妈妈”,用通俗的语言给孩子讲自我保护和法律常识,在成长路上筑起安全“防护墙”。
在专业力量加持下,“爱心妈妈”的帮扶不再是“头痛医头”。遇到孩子有心理问题,有专业咨询师介入;涉及权益保护,有法律工作者跟进;面对教育困惑,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支招。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让每一份母爱都用在刀刃上,也让“妈妈团”的关爱服务更持久、更有力。
体系保障,让爱的星火成炬
“要让关爱不是一阵风,得有制度托底。”华坪县妇联负责人的话,道出了“爱心妈妈”行动可持续的关键。为确保帮扶见实效,县妇联构建了“温暖守护”“维权关爱”“赋能成长”“爱心助力”四大计划,还制定了“2024全面推进、2025提质增效、2026深化拓展”的“三步走”战略,让每一步行动都有方向、有目标。
多部门协同则形成了强大的关爱合力。民政局设立公益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教体局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升监护能力,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中心协调物资,红十字会链接慈善资源……在这样的体系下,“爱心妈妈”们不再是单打独斗,她们下沉村组逐户摸排建档,精准对接孩子需求;定期走访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亲情陪伴、困难帮扶;依托妇女之家、儿童之家、文化广场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我们不能决定孩子的过去,但可以努力改变她们的未来。”在华坪,220名“爱心妈妈”以张桂梅为榜样、为示范、为目标,将这份大爱继续传承。她们织就的守护网,不仅为留守困境儿童遮风挡雨,更点亮了孩子们奔向未来的勇气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