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成成中学: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育人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姜军旗

  秋日的暖阳轻抚着山西省太原成成中学校园内的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为青铜铸就的战士群像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纪念碑前,身着校服的学子们肃立默哀,微风轻拂间,“1937—1945”的碑文数字与少年们的琅琅书声交织在一起。这座落成于1992年的丰碑,见证着中国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壮举——一所中学整建制投身抗日战场的血色传奇。

  投笔从戎血沃青山

  1949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特殊的寻人启事:“阎焕春、阎焕景、阎焕曜,山西汾阳县人,咱家现住太原南园子西巷九号,希速来信”。这则启事背后,是阎氏三兄弟与家人失联的悲壮故事。4天后,当校友来信证实三兄弟已在大青山牺牲的消息时,阎家人才知道,他们的3个儿子早在1942年就已为国捐躯。

  时光回溯至1924年,“教育救国”的思潮席卷全国。当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山西籍校友在太原创办私立中学,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命名为“成成中学”。短短数年间,学校就以勤俭办学、管理严格、师资雄厚、成绩斐然而享誉三晋。

  20世纪30年代初,刘墉如、杜心源、武新宇、刘丹顿等一批共产党员教师陆续来校任教,播撒革命火种,建立党支部和党的外围组织。“他们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进步思想,引领大批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成成中学党委办公室主任靳晓东指着校史馆内的照片介绍,“特别是武新宇担任第二任校长后,成成中学逐渐成为山西地下党的红色堡垒。”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成成中学迁至清源(今太原市清徐县)县城。师生们半天上课,半天投身救亡活动——撰写檄文、印制传单、出版刊物、发表评论,誓死不做亡国奴。不久,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中共山西省工委三大机关进驻成成中学,这里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前线的指挥部。

  1937年10月10日,经周恩来批准,成成中学师生抗日义勇队在清源成立,校长刘墉如任队长。在八路军的指导下,师生们开始了严格的军事训练。11月太原沦陷后,义勇队改编为成成中学师生抗日游击队,随八路军120师转战宁武、五寨等地,开启了举校从军、共赴国难的壮烈征程。

  “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不过十八九岁,最小的才十三四岁,其中不乏父子兵、兄弟兵。”靳晓东说。

  阎氏三兄弟就在这支队伍中,为了不让家人担忧,他们隐瞒了参军的实情。此后,成成师生跟随八路军转战晋西北,突破敌人封锁,挺进内蒙古大青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大青山地处阴山山脉中段,是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也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鉴于其战略地位,120师党委根据党中央指示,组建了由358旅715团、师部直属骑兵营一个连及成成师生组成的四支队共2000余人的八路军大青山骑兵支队,坚持游击战直至抗战胜利。

  据太原党史研究室资料显示,成成中学建校至卢沟桥事变的13年间,共招收2200余名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引导下,近600人投身革命。抗日战争中,这支平均年龄不足18岁的“学生军”有200余人长眠大青山。

  百年接力精神传承

  在内蒙古武川县井尔沟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一座黑色石碑上镌刻着“太原成成中学在大青山牺牲的革命烈士英名录”。41个名字中,阎焕景、阎焕曜、阎焕春三兄弟格外醒目。他们分别于1938年、1939年、1942年牺牲,最小的年仅18岁,最大的也不过22岁。

  阎家原本的老四阎焕昀成了家中独子。晚年他撰写家族回忆录时立下家训:“要让子孙明白家族血脉中的家国担当。”

  “父亲常说,写回忆录就是要让家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他期盼阎家后代都能去大青山,了解那段历史。”阎焕昀之子阎文发如是说。

  新中国成立后,成成中学在太原复校,定名山西省立成成中学。1953年与云山中学合并更名为“太原第三中学”。1992年,为传承革命传统,纪念师生抗日游击队的壮举,学校恢复“成成中学”校名。1995年,校史馆被太原市委、市政府授予“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又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太原城晋祠旁,有我成成读书郎,明德明理耀长夜,成己成人写华章。山河破家国殇,投笔从戎举刀枪,先生学子赴战场,不雪国耻不还乡。”2011年,央视献礼影片《成成烽火》上映,部分群众演员正是成成中学的师生。

  如今,校园内的师生抗日游击队纪念碑巍然矗立,金色碑文镌刻着血沃青山的英雄事迹,青铜群像诉说着烽火岁月的壮烈。阳光照耀下,碑身泛起金色光芒,仿佛在与历史对话。

  每年9月开学季,参观校史馆和纪念碑是新生的第一课。在新时代的课堂上,红色基因焕发新生:高一高二开设“校史教育”选修课,初一初二开展“追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新生必修“光辉历程”系列课程,“业余党校”引导学生学习“四史”……从学生到教师,从党员到普通教职工,成成中学形成了“科科有思政、人人讲思政、课课融思政”的教学常态,“红色思政”课程更获评省级精品课。

  从战火中的“师生抗日义勇队”到今天的“红色思政课堂”,成成中学用近百年时光,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当新时代的“成成人”站在先辈用生命铺就的道路上,他们正以更加炽热的青春,续写着“强国有我”的崭新篇章。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太原成成中学:用红色基因培根铸魂育人 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