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含绿量”

写就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答卷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清漂船在碧绿的长江划出白色航迹,智慧化平台上传输着一组组实时数据;光伏板覆盖的工厂车间里机械臂舞动,“零碳排放”从这里传出绿色信号;曾经的消落带如今草木参差候鸟安家啼鸣,荡漾的湖面成为青少年划桨板训练场……在山城重庆,记者看到的是一份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答卷。

  三峡门户的科技清漂

  长江奔涌穿过夔门,重庆市奉节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吴福春站在指挥中心大屏前,手指轻点调出江面实时画面:“历史上的奉节是军事咽喉,如今,我们是绿色三峡‘守门员’,决不让垃圾进入三峡。”

  大屏上,25个物联设备传回的数据不断刷新——20个岸边摄像头紧盯滩涂,4个船舶摄像头扫描江面,无人机巡航画面实时切换。卫星遥感结合地面监测,构建起“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

  “过去巡查43公里长江主干道,靠两条腿跑两天;现在平台一点,垃圾在哪儿、船在哪儿一目了然。”吴福春介绍,这套“江清岸洁智管平台”使清漂治理效率较传统人海战术提升了至少40%。

  坐拥43.8公里长江主干道及四条支流的奉节县是长江三峡库区腹地,也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库岸线总长359公里。每年汛期,单月漂浮物就高达2万吨,传统清漂模式力不从心。特别是夔门,地处江水变窄形成的回水区,如同天然闸门拦截漂浮物。

  创新不止于清理。在清漂治理中,工人们将木材类垃圾加工成燃料棒,其余运往发电厂焚烧。“资源化闭环处理每年能为奉节节省60万元支出,还解决了填埋难题。”吴福春说,同时,平台搭载的AI系统还能进行污染溯源——通过识别垃圾成分锁定上游污染源,2024年已协助查处12起水域污染案件。

  车顶上的“阳光电站”

  300公里外的沙坪坝区青凤科创城,拓普汽车底盘系统工厂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蓝光——5.5万平方米光伏板组成的“阳光电站”年发电量约500万度。

  “这不仅是为工厂供电,更是新能源汽车绿色制造的实验场。”拓普底盘车间总经理赵万岗指着全自动生产线介绍,机械臂正精准抓取铝制底盘部件,“我们的铝后副车架能让整车减重30%以上,降低能耗8%~10%。”

  而不远处的赛力斯凤凰智慧工厂的屋顶更壮观:1.88万平方米的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覆盖焊装、冲压、总装三大车间,年发电量达1584万度,相当于每年减排二氧化碳13284吨。

  沙坪坝区经信委负责人表示:“我们打造‘链主+优质配套’产业生态,以赛力斯为核心,引进宁波拓普、广东文灿等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园区推动零整比从20%升至70%,带动重庆汽车产业上半年产量达121.85万辆,跻身全国前三。

  在建设中的文灿工厂工地,工人们正在安装两台全球最大1.2万吨压铸机。项目经理透露:“这些‘巨无霸’明年投产后,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一体成型车身,年产值预计达15亿元。”

  消落带上的“生态缝合术”

  这个暑假对于开州少年刘宇恒来说值得纪念。每天他都会准时来到汉丰湖,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桨板,从尝试站立到划水,整个学习过程让他收获了自信和欢乐。

  “10年前这里还是块‘生态伤疤’,水土流失严重。”开州区林业局工作人员望着湖岸茂密的落羽杉林感慨道。作为三峡库区最大城市内陆湖,汉丰湖曾因42.78平方公里消落带发愁。占重庆消落带面积13.79%,“夏陆冬水”的反季节涨落让这里生态系统脆弱敏感。

  2007年,开州区在澎溪河上筑起水位调节坝,总投资3.98亿元。工程历时8年,将消落区面积缩减至27.98平方公里,城区水位落差从30米压减至5米以内。但真正的奇迹始于“生态缝合术”——开州区创新四阶修复模式:

  150米以下保留野生芦苇;165米至175米种植耐淹的落羽杉、水松,形成“五彩林泽”;150米至165米构建600亩基塘系统,栽植荷花、鸢尾等兼具净化与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175米以上打造鸟类生境区,堆置两个人工鸟岛,栽种火棘等鸟类食源植物。

  “候鸟变留鸟,证明环境真的好了!”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规划发展科副科长张犀指着湖面上的斑嘴鸭群说。数据显示,来此越冬水鸟从5000只增至2万余只,国家保护鸟类达7种。2025年,汉丰湖完成全国首单水库水生态碳汇交易,8784吨碳汇以70元/吨成交。

  生态价值正转化为经济活力。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汉丰湖还常态化开设摩托艇、皮划艇、桨板等20余项水上运动,配套开展太极、骑行、跑步、沙滩排球等10余项户外运动,连续承办国际摩托艇公开赛、全国桨板锦标赛等国字号赛事,累计举办国家级赛事22场,吸引全国30余省市(自治区)参赛选手超7万人次、游客超600万人次。“去年举办的马拉松赛很受欢迎,今年我们打算继续办赛,让更多的人来开州体验欢乐。”

  夕阳把汉丰湖染成金色,桨板少年们的剪影在波光中跃动。湖心岛上,斑嘴鸭掠过火棘丛飞向巢穴;青凤科创城的车间屋顶,光伏板仍在吸收最后一缕阳光;夔门前,清漂船收起最后一网漂浮物返航。

  重庆的实践给出了转型答案:当科技让治理更精准、绿色产业让保护可持续、市场机制让生态“可计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便从理念落地为触手可及的现实。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保持Ⅱ类,森林覆盖率提升至55.3%,单位GDP能耗保持3%左右降幅——这些数字背后,是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坚实担当。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写就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答卷 2025-08-26 2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