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庆祝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3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男女平等与家庭建设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明确和发挥男女平等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作为一种思想源流和政策动力,推动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制度力量、文化力量和教育力量这三种力量深度融合,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并行、体现男女平等、集中两性智慧的家庭治理机制。
■ 叶文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即社会文明,男女平等进入家庭,成为家庭文明的新风尚显得十分重要。在庆祝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男女平等确立为基本国策30周年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男女平等与家庭建设的内在关系,进一步明确和发挥男女平等在新时代家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男女平等的历史动态和家庭进程
纵观时代变迁,妇女平等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男女平等事业的自身进步和国际贡献是有目共睹的。进入新时代后,更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有力地推动男女平等理论创新和落到实处。从1995年把男女平等从先进思想意识提升为基本国策,随后又分别在2005年融入妇女权益保障法,2012年写进党的报告,2023年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把中国男女平等、妇女发展事业融入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中,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一体化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还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细化为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工作主线,在理论建构、政策设计和实践落地上推出切合国情和家情实际的中国思路和实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这“不仅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牵动家庭幸福,而且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影响国家形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作用。”“树立新时代的家庭观。”“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全国妇联党组最近以《守正创新做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为题在《学习时报》发表长篇文章,全方位展示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中国在推进新时代家庭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就,从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已经结出丰硕的成果,性别平等与家庭建设正呈现出双向互动、同步发展的生动态势。
男女平等与家庭建设
家庭建设主要涵括三个方面:以家庭结构稳定和发展能力递进为主的家庭制度建设、以家教建设为主的家庭功能建设和以家风建设为主的家庭文化建设,其中家庭建设是基础,是家教家风建设不可或缺的实践平台;家教建设和家风建设分别从代际赓续和文化传承两个方面运行它们的重要功能,使家庭组织得以健康存续和稳定发展,充分体现出家是社会细胞和最小国的意义和作用。从男女平等和家庭建设的关系来看,除了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底蕴,如党的全面领导政治原则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转化为家庭制度的根基和自信,把家庭制度优势转化为更大的家庭发展能力、家庭治理效能和家庭文明进步以外,还需要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引入家庭领域,贯穿到家庭关系和日常生活中,在家庭决策、资源配置和家务分担等方面实现更加充分的性别平等。
几千年的家庭生活使广大妇女对家庭制度有着十分深厚的历史嵌入、情感依归和价值认同,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有着刻骨铭心的性别体验。妇女不仅有着鲜明的家庭问题意识,而且还在实践上通过各种努力去应对家庭制度面临的挑战,去增进家庭制度的活力、保障家庭机制的运行、维护家庭组织的完整。最难能可贵的是,女性还积极打开家庭门户,去接受和分享社会上先进的家庭制度创新和成功的家庭建设经验,让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相关法律在家庭生活中落到实处。可以说,妇女是家庭制度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家庭制度文明和全社会文明建设的互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从家庭建设的具体实践来看,男女平等的政策意义主要体现在,让性别平等进入家庭与婚姻生活领域,引领家庭传统性别格局的时代变革,充分发挥女性对家庭制度建设的独特作用,既把女性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的成果转化为更加积极的家庭建设投入和贡献,也让女性拥有更多来自家庭制度建设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还要在推进家庭建设内外部的良性互动中进一步放大男女平等的作用,在家庭内部,借助家教家风建设,把男女平等落到实处,推动家庭建设与发展,降低离婚率,提高结婚率和生育率;在家庭外部,把家庭文明放大为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和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同时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学校教育文明、职业文明、社会文明成果转化为对家庭建设的全方位支持。
男女平等与家教建设
除了要进一步明确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内容、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外,最需要举全社会之力解决好父职缺失问题,以形成对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的共同担当。现实中母亲基本负全责的单一性别家庭教育,不仅加大女性职业发展的机会成本,透支她们的身心健康,降低未婚育女性的婚生热情,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孩子从父亲方面得到的家庭教育的性别收获,所以特别需要把男女平等观念贯穿到家庭教育全过程。
男女平等在家教建设上的作用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共责共建共享的思想意识和实践环境,构建平等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家庭教育机制,强调父母平等履职,同时改变祖辈权威、岁数优越、阶层凌驾的缺乏平等和尊重的等级制家庭教育传统,建立代际之间的平等互教关系。二是形成平等对待所有孩子的家庭教育体系,特别是男孩女孩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包括重视程度、资源配置、方法方式、目标要求等,不能因性别无视、轻视,甚至歧视女性。
当前,要通过普及和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既深化对家庭教育立法的内容框架和时代意义的了解和认识,如用法律形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用法律手段把“生育、养育、教育”统一起来,用法律桥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连接起来等,更要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一起学习和共同践行,通过法律途径构建平等的家庭教育实践体系,实实在在地强化父亲在家教方面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投入,做一个合格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人。
男女平等与家庭建设
家风建设的本质是以立德为本、三维构架的家庭文化建设:一是精神指向,突出家庭精神境界美还是不美;二是价值判断,突出家庭价值认同对还是不对;三是行为准则,突出家庭行为规范做还是不做。站在新时代观察家风建设,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家庭内部的家风建设和家庭制度建设、家教建设的关系,以及家庭外部的家风建设和社会风气优化的关系,进而共同推动“爱家爱国、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形成。用男女平等引领家风建设,可以提供先进的家庭文化标杆,帮助家庭成员有意识地对家风进行一次梳理和甄别,剔除不平等的构成和习惯,重新确立家风建设的目标任务,密切对接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更为重要的是,男女平等还有利于推进体现性别平等的家风建设,既让男女平等地参与家风建设,又把女性及其原生家庭的好家风吸收融入自建家庭的家风中来,既接纳家庭外部的男女平等,又为性别平等的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贡献力量。
我们要以男女平等作为一种思想源流和政策动力,推动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制度力量、文化力量和教育力量这三种力量深度融合,形成与中国式现代化并行、体现男女平等、集中两性智慧的家庭治理机制,保障和强化家庭的和谐度、凝聚力和稳定性,在彼此尊重、互相成就和共建共享中,去迎接家庭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落到实处、全社会性别文明程度全面提升,我们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妇女权益保障法治观念和男女平等先进社会性别意识实实在在地引入家庭,努力贯穿到新时代家风建设的全过程,把家庭建设成为两性和代际共建共享、相亲相爱的幸福乐园!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