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选择党掌舵人爱丽丝·魏德尔在中国社交媒体走红

将“妇女能顶半边天”付诸实践的政界“中国通”

□ 李正东

    当地时间二〇二五年一月十一日,德国萨克森自由州,德国选择党共同领袖爱丽丝·魏德尔在党代会上发表讲话。图源视觉中国

  □ 李正东

  她是一位46岁的德国女性政治家,却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意外走红。

  爱丽丝·魏德尔——这个在德国政坛以犀利言辞和强硬立场著称的名字,正因其公开呼吁德国摆脱对美国的“从属地位”,建立更具自主性的外交政策,并主张德国应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与合作,在舆论场中引发热议。

  从“全班第一”到“中国通”

  在强硬鲜明的政坛形象背后,魏德尔有着一段鲜为人知却颇具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1979年2月6日,她出生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小城居特斯洛,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亲是工业工程师兼销售代表,母亲则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在传统中产阶级家庭中成长的魏德尔,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执着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1998年,中学顺利毕业的魏德尔,带着对经济的浓厚兴趣进入拜罗伊特大学主修经济学与工商管理。2004年,她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完成学业,这一成就也为她日后在政界的理性论述和数字敏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攻读博士期间,她师从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彼得·奥贝伦德,并最终以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养老金制度:从监管理论角度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改革方案》的论文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正是这篇以中国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让她被视为了解中国体制运行机制的专家。

  不过,魏德尔对中国的理解远不止于书本。她曾在中国生活长达6年,其间曾在中国银行就职,不仅能流利使用普通话,还能自如地以中文进行演讲。

  魏德尔的人生轨迹横跨学术、金融与国际经验,是德国少有的知华派政治家。而这份视野,也成为她日后在外交、经济等重大议题上敢于直言、屡屡引发关注和讨论的根基。

  十年磨砺铸就选择党核心领袖

  魏德尔在短短十余年间逐步崛起为德国选择党的核心人物,不仅塑造了该党在议会内外的形象,也深刻影响着德国的政治格局。

  魏德尔于2013年10月加入选择党,仅仅两年后,凭借其突出的组织与沟通能力,于2015年7月成功当选为选择党联邦执行委员会成员,标志着她在党内地位的初步确立。此后,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上升,魏德尔开始涉足更核心的政策制定领域,并逐渐展现出对经济和欧洲事务的明确立场,赢得了保守选民和党内高层的关注。2017年,魏德尔当选德国联邦议员,并开始担任联邦议院选择党的党团联合领导人,主导党派在联邦议会中的议事路线。此后,她在党内的权力稳步增长。她也积极参与联邦议会的政策审议,持续在财政和经济政策领域发声。2020年2月15日,魏德尔当选为巴登-符腾堡州选择党主席,开始主导地方党务。

  进入2024年,魏德尔的政治声望达到新高。当年10月初,她以压倒性的86.5%得票率在2025年联邦议院选举中当选为巴登-符腾堡州的头号候选人。2024年12月,魏德尔被选择党联邦执行机构正式提名为2025年联邦议院选举的总理候选人。这一提名不仅彰显了她在党内无可争议的领导地位,也标志着德国选择党首次推出自己的总理候选人,成为德国政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魏德尔的外交观

  魏德尔从不回避争议,尤其在外交政策上,她的言辞常常带有火药味,也毫不掩饰自己对现行外交路线的强烈不满。

  今年1月初,这位选择党领袖在接受《美国保守派》杂志采访时,再次引爆外交舆论。她毫不掩饰地将德国与美国的关系比作“殖民地”与宗主国,直言德国在能源和外交政策上早已丧失了自主权。

  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魏德尔同样发出与西方主流政坛背道而驰的声音。今年年初,她严厉批评德国政府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称其为一种“国家强加的战争狂热”,缺乏对实际军事局势的冷静评估。她认为德国不应再被“基于价值观的外交政策”所左右,而应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这种“德国优先”的立场与选择党的核心理念高度契合。她明确表示,对俄罗斯的制裁将使德国在经济和战略上承受巨大代价。“最大的输家既不是俄罗斯,也不是乌克兰,而是德国。”在她看来,德国已被裹挟在大国角力之间,正走向经济衰退的深渊。

  魏德尔的外交观是对德国主流路线的彻底挑战。对她而言,“脱离附庸地位、重塑国家尊严”不是口号,而是德国生存和复兴的关键。

  (作者系宁波大学中东欧经贸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国妇女报环球女界 4将“妇女能顶半边天”付诸实践的政界“中国通” □ 李正东2025-08-27 2 2025年08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