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甘肃省各级妇联持续推进青年婚恋交友服务,深度融入移风易俗改革进程,精准对接适龄青年的婚恋需求,为适龄青年搭建婚恋桥梁,让文明婚恋理念扎根陇原大地。全省累计举办“幸福联线·聚爱暖家”婚恋交友活动600余场,3万余名青年在活动中结识良缘。目前,试点地区的青年婚恋观明显转变,高额彩礼的情况大幅减少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袁鹏
□ 左丹
日前,由甘肃省妇联、甘肃省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联合举办的“幸福联线·聚爱暖家”七夕交友活动在甘肃兰州举行。这是今年甘肃省妇联主导举办的第十一次婚恋交友活动,当天有六对青年男女牵手成功。
婚恋是家庭的起点,家庭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今年以来,甘肃省各级妇联持续推进青年婚恋交友服务,深度融入移风易俗改革进程,精准对接适龄青年的婚恋需求,为适龄青年搭建婚恋桥梁,让文明婚恋理念扎根陇原大地,为建设文明和谐新甘肃注入温暖力量。
试点引领树新风,精准服务暖人心
“因为职业原因,我的社交圈子比较窄。通过妇联的线上平台,还有‘巾帼红娘帮帮团’的周末派对,我结识了心仪对象,感谢妇联组织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近日,通过参加妇联婚恋交友活动喜结良缘的张掖市某校青年教师小李欣喜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2022年,甘肃省妇联确定了庆阳市合水县、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作为全国婚俗改革试点,同步确定兰州市榆中县等14个县(区)为省级试点,形成“国家级+省级”试点矩阵。在此基础上,甘肃省妇联充分发挥市、县、乡、村四级妇联组织优势,联动企业、乡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搭建平台、组建队伍、创新载体,为适龄青年提供贴心服务。
各地妇联以适龄青年工作所在地为主体,联合企业、社区搭建服务阵地。省妇联在甘肃妇女公众号开辟中国婚恋网,指导基层妇联入驻全国妇联“幸福联线”,打造婚恋服务平台。各地推动建设“婚恋角”“移风易俗长廊”“新时代结婚礼堂”等阵地,为青年提供便捷的线下交流空间,宣传文明婚恋理念,营造良好婚恋氛围。陇南市以县、乡为单位建立覆盖广泛的单身青年信息库,依托线上平台提升智能匹配效率。平凉市则打造了“青平有约”相亲角、“家长帮”婚恋服务品牌,举办丰富多样的婚恋交友活动。
甘肃省妇联还将红色教育和新型婚恋观教育融入婚恋交友活动。各地联合多部门结合地方特色、青年需求和重大节日节点,围绕“幸福联线·聚爱暖家”主题,组织开展婚恋交友、集体婚礼和颁证等形式丰富、内容新颖的主题活动,为单身青年搭建幸福桥梁。
在乡村社区,一支支“红娘队伍”活跃在城乡角落。乡镇妇联主席、村妇联主任、村“两委”成员和热心群众组成“公益红娘”队伍,走村入户为青年牵线搭桥。专业社会组织则提供婚前辅导、情感疏导等服务,帮助青年树立健康婚恋观。
今年,甘肃全省累计举办“幸福联线·聚爱暖家”婚恋交友活动600余场,3万余名青年在活动中结识良缘。同时,全省各市州还举办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集体婚礼与颁证活动36场,融入婚前教育、婚俗改革宣传、健康婚育知识等内容,2556名新人在简约而庄重的仪式中许下承诺。
文化浸润育新风,久久为功固成果
“在乞巧节这个特殊日子结婚已经非常幸福,能和这么多新人一起完成婚礼更让人激动。希望所有人都能摒弃旧俗,回归爱情本真。”8月23日,参加集体婚礼的新人赵文杰和何彤彤欣喜地表示。这场由百对新人共同参与的集体婚礼,没有高昂彩礼、没有铺张排场,有的是满满的仪式感和幸福笑容,生动展现了西和县婚俗改革与移风易俗的显著成效。
文明婚恋的培育离不开文化的浸润。甘肃全省以品牌活动搭台、阵地宣传造势、典型示范引领,让新型婚恋观、婚事简办等理念融入日常生活,扎根群众心间。省妇联发布婚俗改革倡议书,各地依托“家风润陇原”“陇姐心语”等工作品牌,利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大喇叭、微信公众号等阵地,以曲艺表演、微海报、婚恋微课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新型婚育文化。定西市乡村大喇叭每天播报文明婚恋小故事,让抵制高额彩礼、婚事简办的婚恋理念随乡音入人心。兰州市“相亲角”里穿插婚俗改革知识问答,让青年在交友中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此外,甘肃省妇联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持续带动更多家庭向文明婚恋新风看齐,引导广大家庭自觉抵制陈规陋习。酒泉市、嘉峪关市将移风易俗纳入积分兑换范围,明确激励导向,促使主动参与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家庭日益增多。
近年来,通过红白理事会、妇女议事会等群众组织,全省组织开展婚俗评议监督1.2万场次,形成“群众事群众议、婚俗改大家推”的自治格局,文明婚恋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目前,试点地区的青年婚恋观明显转变,高额彩礼的情况大幅减少。
“下一步,省妇联将以完善协同治理为支撑、全链条服务为抓手、培育文明新风为导向,持续织密婚恋服务网络,从制度保障到暖心服务,从典型引领到理念浸润,让新型婚恋观深入人心,助力更多适龄青年收获美满。”甘肃省妇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