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伴

  ■ 北京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

  王丽莎导师班 吴懿涵

  青春,一个青涩的时期,令人回想起有好友相伴的画面:匆匆经过紫藤萝下去食堂抢饭时的身影,体育课上被汗浸透粘在脸上的发丝,考试之后聚在一起对答案时的一声声惊呼或懊悔。剧情普通但又如此鲜活。

  于我而言,青春是一场灿烂又潮湿的太阳雨,是在雨后泥泞中前行的跌跌撞撞,而朋友则是一把宽大的伞,她的存在,让我有勇气毫无顾忌地奔跑向前。

  我和朋友像是海上衔接的云和水,如此近但又如此不同。因为不同,我们会发生争执,并且碍于面子迟迟不肯和好。我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所以青春的“暴风雨”让我直观地看到自己那颗顽固得要命的自尊心。某次研学活动,为了争抢靠窗的位置,我俩搬出了认识以来对方所有的“无理”,战况激烈,直至老师要我们坐下才勉强停嘴。余下的一整天,我们都僵硬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摆出一副丝毫不愿再搭理对方的样子。不过,最后我们还是和好了,并且约定轮流坐那个靠窗的宝座。是她让我认识到世界不是只围着谁转的“冷酷”现实。

  我们还是相互打掩护的伙伴。一次午休时间,我们偷偷吃饼干。老师突然进来,我吓得要死,匆匆咽下饼干渣儿,强装镇定打开书。老师巡视一圈,转身问她:“这饼干的包装纸是从哪儿来的?”我慌极了,生怕她把我供出来!没想到她机智地说:“不知道呀,我们回班就有了,我现在去把它扔掉吧。”接着便捏住包装纸转身走向垃圾桶,危机瞬间化解。我们此后再也不在教室偷吃零食,但我知道她是最忠实的“共犯”。

  我们的关系远不止于此。她的存在还让我对去学校学习充满期待,准确地说,是期待下一次考试在成绩上超越她。不得不承认,她在数学上的机敏实在令人羡慕,但她也敬佩我能记住那些她眼中宛如“鬼魅”的英语单词。我们既是战友,又是互相认可的对手。

  不论是紫藤萝下分食的甜面包,还是阴雨天双双望着窗外感叹的一句“再见体育课”,都是我藏在记忆里的第五个季节,独属于青春的季节。

  朋友,是雨中的一把伞,支撑我奔跑着,穿过了雨幕。

  (指导教师:李琳娜)

中国妇女报新作 3青春有伴 2025-08-31 2 2025年08月3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