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安门前走过 她们是铿锵的“青春坐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宿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宿琳

  “咚!咚!咚!”

  上百双军靴齐声砸向地面,声音短促、有力。立正、转体、端枪、齐步走,动作干净利落、一气呵成。身着军绿色的作训服,佩戴红色民兵领章、臂章,英姿飒爽的她们昂首通过天安门,“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声震长空。

  她们来自民兵方队。这是民兵首次亮相参加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这支民兵方队也是整个徒步方队中唯一一支全部由女性组成的受阅方队。她们当中,有来自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等优良传统的民兵队伍,也有来自创造了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独特战法发源地的典型民兵组织,还有来自新中国成立后作出新贡献、发挥新作用的先进民兵群体。从训练场走向阅兵场,她们展现着新时代巾帼民兵的飒爽英姿与使命担当。

  迷彩绿为底色的青春

  “我从看故事的人变成了写故事的人。”2000年出生的崔佳宁是首次参加阅兵任务。

  2017年,崔佳宁考入南京传媒学院,成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众多影片中女兵的飒爽英姿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耳濡目染下,2018年,她选择参军入伍。

  崔佳宁服役的第二年,正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民兵身着红色戎装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场景让她深受震撼,也心生向往。

  2023年,崔佳宁退役,又变回了学生,但5年军旅生涯带给她的“哪里需要哪里搬”“组织上一个电话,我必到”的责任与使命始终未变。今年,她终于梦想成真,成为民兵方队中的一员。

  不同于2019年阅兵式的红色戎装、白色军靴,本次亮相的民兵方队全部身着作训服,深浅不一的绿、褐、黑,像是将大地的沉稳与丛林的生机都剪裁披挂在身上,使人更显英武。“我们的战斗着装体现了虽为民兵,也要‘时刻准备战斗’的状态,民兵的形象也更加立体、威武。”崔佳宁说,“在阅兵场上,我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更是背后的广大民兵,我们在此学到的不仅是部队的技能,更是革命先烈的精神品格。”

  两次受阅 一颗初心

  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曹冠乙作为女兵方队的一员,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

  今年,作为民兵方队的一员,曹冠乙再次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她表示:“虽然身份不同,但意义相同;虽然位置不同,但使命责任相同。”

  2016年,在读大四的曹冠乙参军入伍,服役于空军某旅,2021年退役。“部队的历练让我的性格变得更加坚毅,教会我遇到困难永不言败。”

  再次踏上阅兵训练场,29岁的曹冠乙不得不面对体能下降等现实问题,也需要重新适应高强度的训练生活。原本心里有些打鼓的她,在踏上训练场的那一瞬间,“所有熟悉的感觉都回来了。”

  作为一名有受阅经验的队员,曹冠乙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队员。她还担任起区队长的职务,负责队员的后勤工作,与年轻队员谈心谈话,帮助她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我要发挥好一名老队员的作用,和年轻队员一起完成好这项任务。”曹冠乙说。

  本次参与阅兵活动的民兵来自15个省份,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她们的使命。民兵身份之外,她们分布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不同作用。

  如今,曹冠乙除了是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民兵应急连的指导员,还是七台河市欣源街道的民政助理。在基层一线,她积极主动做好民主管理、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建设等工作。

  生活中,作为一名“妈妈队员”,谈起女儿,曹冠乙说:“希望我能成为女儿的榜样,做她人生路上的指明灯。”

  淬炼成长 绽放芳华

  在方队第一排面第二名的位置上,身高1米81的万紫怡身姿挺拔。出生于2000年的她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

  万紫怡来自湖北武汉,从小就听爷爷讲洪湖赤卫队,尤其是洪湖赤卫队女子民兵的故事。

  家乡热土上发生的一个个革命故事,让她从小就在心中埋下了参军的种子,也影响着她未来的每一步选择。2021年,万紫怡成为一名空军通信兵。退役后,她成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法警察。

  “我的身份在变,岗位在变,但是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不变。”凭着过硬的素质与训练初期的出色表现,万紫怡被选为民兵方队第一排面的基准兵。但由于步伐不稳等原因,她从基准兵的位置上被换了下来。强烈的落差感让要强的她一时之间难以接受:“究竟我哪里做得不好?”

  在新位置的训练过程中,标不齐、卡不准的新问题又接踵而至。起初,她晚上躲在被窝里悄悄哭泣,但渐渐明白:不怕输才能赢得起,承认不足才能进步。

  “不管在方队中的哪个位置,我都能发挥作用,实现价值。”万紫怡虚心向教练员请教技巧,调整心态,在第一排面第二名的位置上表现得越来越好。

  “阅兵场就是战场,上了战场就是战士。我们要在阅兵场上绽放芳华!”万紫怡说,战场上的战士没有男女区别,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军人。

  在与男兵同训同练、同场比拼的过程中,全员比、学、赶、帮、超的训练氛围日益浓厚,热情空前高涨。

  “在新时代,我们更要传承革命先辈的红色基因,在自己的位置上绽放芳华。”万紫怡说。

  红色基因在传承,激昂热血在沸腾。阅兵场上,民兵方队的她们豪情绽放。

中国妇女报特刊 5从天安门前走过 她们是铿锵的“青春坐标”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宿琳2025-09-04 2 2025年09月0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