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以赛提能,推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是技能比拼,更是示范引领”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一场场‘高手’比拼,既锤炼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也有助于一线调解工作成效的提升。”继在安徽省合肥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后,来自巢湖市中庙街道司法所的基层调解员汤梅玲,再次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情理交融的调解技巧,在省赛中斩获一等奖。

  8月28—29日,由省妇联、省司法厅联合举办的2025年安徽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大比武”活动在安庆桐城市举行。来自全省16个市的48名优秀婚调员,经过笔试考察、知识竞答、模拟调解三轮竞技“闯关”,角逐出一二三等奖。

  据安徽省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自今年5月“大比武”活动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广泛动员、积极备赛,举办各类培训、比赛52场,43664人次参与全国题库线上答题,形成了“学习+培训+比赛+人才储备”的生动局面。

  “家事调解,守护的是家庭,温暖的是亲情,维护的是社会和谐稳定。”大赛点评嘉宾、省人民调解员协会副会长、安徽警官职业学院警察系总支书记宋志洁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

  近年来,安徽省妇联以促进家庭和谐为着力点,高位推进家事调解工作。推动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安徽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新增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相关内容。推动省两办出台《推动新时代安徽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加强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和排查化解”纳入重点工作,以责任清单的形式全程跟踪问效。联合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围绕婚姻家庭纠纷化解、反家庭暴力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

  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中,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妇联干部、执委、网格员、社工等作用,通过“千名执委大走访”“敲门行动”,开展入户走访、排查上报、先期处置。2021年以来,全省妇联组织排查重点人群7.7万余人,化解婚姻家庭纠纷9.8万件。

  建立“法院+妇联”诉调对接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家事纠纷调解。全省70%的县区建立了婚姻家庭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平台,55个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组织纳入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组织。

  在完善多元化解机制方面,各地依托基层妇女维权工作站、综治中心、法律服务工作站、警民联调工作室、婚姻登记窗口等平台,建立了“公安+妇联”警民联调工作机制、“派出所+妇联”反家暴对接机制、“民政+妇联”婚姻家庭辅导中心,加强婚姻家庭纠纷及时干预和化解。引入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等力量,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形成了“法律+心理”的调解模式,打造了“妇联+职能部门”“妇联+社会组织”等多元调解工作格局。

  “全省基层调解网络已初步形成。”安徽省妇联权益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县级以上婚调委有121个,已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新建省级12338妇联维权服务中心,市县建成100个12338服务中心,可以为妇女群众提供集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各地充分利用村(社区)“妇女之家”、家事调解室、婚姻家庭辅导室等阵地,联合司法、综治等建立8425个村(社区)婚调室;依托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师协会等平台,设立“家事调解中心”。

  各地组建了由妇联干部、司法干警、律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指导师、女法官、女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广泛吸纳“五老”“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六尺巷”“翕事堂”“街嫂茶室”“金姐姐”等一大批特色调解品牌不断涌现。

  “不只是一场场技能比拼,更是彰显调解能力的实战演练、以赛促学提能的示范引领。”安徽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谢兵表示,省妇联将持续深化“皖家平安”婚调品牌建设,将礼让家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调解工作,打造业务能力精湛的婚调员队伍,引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基层治理。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3“是技能比拼,更是示范引领” 2025-09-06 2 2025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