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法庭”开在田间地头 “家事儿”解法入耳入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芙萱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芙萱

  “原以为彩礼只要收了就是自家的,今天听了这场审判才明白,闹起矛盾来,该还的还是得还!”近日,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某村的巡回审判现场,刚听完一场彩礼纠纷案件审理的村民王大姐一边收拾着小板凳,一边和身旁的姐妹们念叨着。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抚州的乡村地头并不少见。近年来,抚州市妇联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把“法治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用一场场鲜活的巡回审判、一次次贴心的互动讲解,让法律知识从书本上“走”下来,变成村民们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

  婚约彩礼本是传统习俗,可攀比之风渐长、纠纷频发,成了不少家庭的“烦心事”。为破解这一难题,抚州市妇联与法院联手,开启了“抵制高额彩礼 推动移风易俗”巡回审判走基层活动。每月至少举办一场,法官带着案卷下乡,把审判现场设在村委会大院、文化广场,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旁听庭审。

  “原告说当初给了彩礼,被告说陪嫁了家电,双方一桩桩摆事实,律师一条条讲法律,法官最后依法判,看得明明白白。”参加过旁听的村妇联主席李大姐感慨,村民们看着身边人的故事,自然而然就懂了法律的边界——彩礼不是“收了就稳”,婚姻更不是“一锤子买卖”。

  “家里的矛盾看似是小两口的事,背后往往牵扯着两家人。”抚州市妇联维权工作负责人说,妇女作为家庭的“黏合剂”,懂法用法能从根源上减少纠纷。

  为此,抚州市妇联特意把各村的妇联执委、妇女小组长、“法律明白人”请进巡回审判现场,针对妇女群体的需求“精准滴灌”。自去年以来,全市已开展30余场巡回审判,近3000名妇女走进“法治课堂”,从“被动听”变成“主动学”。

  “既庄严又接地气!”一名妇女“法律明白人”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庭审要点,“回去我就能给姐妹们讲讲,遇到类似问题该怎么解决,这心里踏实多了。”

  庭审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普法的新起点。法官们总会就地开起“小课堂”,结合刚审完的案子,仔细讲民法典里的婚姻家庭条款:高额彩礼为啥不可取?夫妻之间有哪些义务?遇到家暴该向谁求助?

  法官抛个问题,大家便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如果是你,这案子会怎么看?”“自家遇到这种事,该先找哪个部门?”一来二去,法律条文就变成了生活智慧。

  “我们要让法治宣传既有‘唱功’,又有‘看头’。”抚州市妇联维权工作负责人表示,未来还会把更多场景式普法搬到妇女群众身边,让法治的力量和温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每一个家庭,为法治中国的基层画卷添上生动一笔。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法庭”开在田间地头 “家事儿”解法入耳入心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刘旭 □ 芙萱2025-09-08 2 2025年09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