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律协“定制式”普法护成长

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火墙”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 黄河

  “律师阿姨,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了!”近日,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遵义市律师协会会长胡良刚一行走进遵义市红花岗区红岩村村委会,一边倾听现场未成年人及监护人的法律困惑,一边带来一堂专属法治课——授课律师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与接受能力,从预防校园欺凌等关键领域深入浅出地讲解,并明确告知遭遇不法侵害的应对方法。课后,孩子们的反馈与热烈互动,让普法课堂充满温度。

  这堂红岩村的普法课,正是贵州律师践行“依法守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职责,探索“定制式”普法模式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贵州省律师协会依托行业专业、职业、实践三大优势,以“需求导向、精准供给”为核心,通过立体式“询单”、量体式“派单”、专业化“送单”、全程式“跟单”四步工作法,构建并完善“定制式”普法服务体系,助力未成年人提升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针对传统普法“精准度不足、针对性不强”的痛点,贵州律协组织律师深入学校、社区等未成年人高频活动场景,面对面收集法律难题与服务需求,梳理出校园欺凌防治、网络安全防护等重点方向,形成动态更新的“普法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律协进一步构建“基础课+特色课”双轨课程体系:“基础课”聚焦未成年人日常实用法律知识,“特色课”精准对接不同群体个性化需求,推出涵盖校园安全、假期风险防范等内容的“普法定制套餐”,实现普法内容“按需配送”。

  从具体实践来看,普法服务已覆盖不同学段、不同场景: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新市民第一小学,贵州晟泰合律师事务所严翠律师讲解了“如何用法律武器护权益”;在贵州首钢水钢技师学院,贵州胜创律师事务所杨皓钧律师剖析校园潜在违法行为;在铜仁市江口县第四幼儿园,贵州贵达(铜仁)律师事务所陈通跃律师为教师及家长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背景、意义与核心内容。

  为保障普法质量,贵州律协还通过“层层筛选、好中选优”,选拔出55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奉献意识足的律师组成“省未成年人保护律师服务团”,并根据不同普法需求分配宣讲任务。律师们以通俗语言、身边案例、互动环节、趣味游戏为“抓手”,让“定制式”普法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

  随着“定制式”精准普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贵州青少年感受到法律构建的“全方位保护网”。下一步,贵州省律师协会将围绕“需求收集—课程设计—服务开展—评价改进”全流程,进一步完善课后反馈机制:通过电话回访、微信沟通等方式收集意见,科学分析课程内容匹配度、授课形式有效性及服务细节优化方向,力争实现普法宣传满意度与需求解决率“双提升”,推动“定制式”精准普法常态化、长效化。

中国妇女报权益观察 4筑牢未成年人法治“防火墙” 2025-09-09 2 2025年09月0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