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心脏病学》上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能早在发病前12年,就已通过一个信号悄然显现。这个信号就是体力活动的减少。这项研究历时35年追踪分析了3000多名成人,其间多次评估他们的体力活动模式。发现两个关键现象:(1)健康人群的体力活动会随年龄缓慢下降;(2)在未来会得心血管病的人中,他们的活动量会更早、更快地“断崖式下跌”。具体表现为:发病前12年,活动量开始悄悄减少;发病前两年,活动量的下降速度突然加快;确诊心血管疾病后更陷入“彻底懒得动”状态(每周活动量<300EU,大约相当于每周150分钟的中等至高强度体力活动),其发生率比健康的人高出78%。这种趋势在所有心血管疾病中都存在,但在心力衰竭上表现得最明显。
从防治角度来看,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而体力活动减少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信号之一。因此,体力活动水平可能不仅是健康的结果,更是未来风险的预测器。 (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