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年非遗焕新到千亿产业崛起

四川,不只巴适更“蜀”实有料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许真学

  在四川威远石板河旅游区,河谷山涧处处回荡着欢声笑语。

  孩子们手持水枪,追逐嬉戏;大人们手提水桶,开心摸鱼。漫步在“中国最长石板河”的天然河床上,河水潺潺流淌、波光粼粼。“这里的风景特别棒,溪水清澈又凉爽,我们专门来溯溪,真的特别解压!”来自重庆的黄瑾和女友嬉笑着踩着水,满脸惬意。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四川,探寻都市创新消费空间,触摸县域特色消费场景,感受“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作为经济大省、消费大省、开放大省,四川在“十四五”期间,持续推动文旅融合、民生保障与产业升级,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时代答卷”。

  文旅融合迸发新活力,传统文化“潮”起来

  在乐山,千年峨眉武术正焕发新生。峨眉派女子功夫团以刚柔并济的表演走出国门,令外国友人惊叹:“中国功夫原来可以如此酷炫!”

  据了解,峨眉山市已连续举(承)办了三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六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吸引超过60个国家2万余名选手参赛、交流。峨眉山景区管委会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尧斌表示,截至今年6月,景区共接待游客数达307.41万人次,武术热带动了青年游客群体的增长。

  与此同时,乐山苏稽古镇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跷脚牛肉”为核心,聚焦“非遗+美食”“非遗+赛事”模式,打造集美食体验、文化展演、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特色旅游目的地,让千年古镇成为巴蜀文旅走廊新地标。而在成都,夜游锦江项目则以20公里水上黄金线为轴,构建“水、岸、街、坊、船”五位一体消费新场景,持续提升文旅体验。

  初夏时节,成都铁像寺水街别具韵味,亭台水榭间南北游人快意畅游,树荫院落里坝坝茶客交谈正酣。水街集文化、艺术、时尚、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极致的公园景观和丰富的品牌业态为其带来年均400万人次的人流,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这里感受川西人文色彩和多元潮流活力的激情交融。

  产业创新加速突破,经济发展“强”起来

  诞生了《哪吒》《王者荣耀》等现象级IP的成都高新区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集聚了数字文创企业64家,园区产业规模已突破1100亿元。在东极六感创始人、总经理田海博看来,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这座城市多年来对发展环境和良好生态的持续优化。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接连出台若干鼓励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优良的营商环境加持,更坚定了企业入驻、深耕的信心。

  宜宾则以惠民政策激活文旅消费,持续推出“免费吃面、免费品酒、免费充电”贴心举措。同时,持续举办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爆款活动,打造“长江之恋”等全国性活动IP,打响全国游客知晓并向往的“万事皆宜·天下为宾”城市形象。这座有着“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的城市,正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式感受特色美食与文化魅力,共赴一场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的城市之约。

  手握“大千文化之乡”“中国甜食之都”两张名片的内江,则做深做实“研学游、夜经济、水文章”三篇文章,积极培塑“大千故里甜蜜内江”市域特色文旅品牌,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持续推出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让游客“愿意来”且“留得住”。

  据内江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卢志彬介绍,今年以来,市县两级共推出430余场次文旅促消费活动,吸引游客4042.39万人次,同比增长0.7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324.85亿元,同比增长7.08%。

  民生保障提质增效,群众幸福感“满”起来

  在成都金牛区营门口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放、共享、集约的理念成为关键词,老人们在这里享受专业照护,实现智慧生活。“医、养、食、娱”为一体的“共享空间”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360°幸福养老。92岁的张玉芹老人用完午餐后满意地表示:“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日子比蜜甜。”

  以泸州白酒产业园区天骄托育园为代表的托育机构更是帮助职工实现了“托娃自由”。通过“政策支持、企业赞助、园区补助、家长缴费”模式,家长每月仅需缴纳200元保教费,就能让孩子享受优质托育服务。

  泸州市通过企业普惠、园区普惠、社区普惠等形式释放社会托育力量,通过建设补助、培训补贴、土地保障等形式为托育服务提供支持。现在,全市托育机构从4年前的66家增至375家,在托婴幼儿从0.3万名增至1.2万名,普惠托育惠及更多家庭。

  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到民生福祉的持续提升,再到产业动能的不断增强,四川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让“天府之国”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足、后劲更强。

中国妇女报要闻 1四川,不只巴适更“蜀”实有料 2025-09-11 2 2025年09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