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地图和导航鸽子何以实现“千里归巢”?

  在今年的阅兵活动结束后,8万羽和平鸽腾空而起,礼赞和平。那壮观的场景,令人终生难忘!

  这8万羽鸽子全部来自北京市信鸽协会会员,它们从陌生的集合放飞点出发,却能跨越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精准地回到位于城市各个角落的鸽舍。这种惊人的能力,从古至今让人为之称奇。

  那么,鸽子是如何在没有地图和导航的情况下,实现“千里归巢”的呢?

  鸽子自带磁场感知器

  地球磁场对人类来说看不见摸不着,但对鸽子而言,却是一张随身携带的“全球高清地图”。原来,鸽子的视网膜中有一种名为隐花色素的蛋白质,当光线照射时,这种蛋白质会发生量子层面的化学反应,产生对磁场敏感的自由基对。

  这些自由基对的自旋状态,会随着磁场方向的变化而改变,从而将地磁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鸽子的大脑。

  此外,鸽子的喙部和内耳中还分布着含铁的磁受体细胞,这些细胞就像微小的指南针,能够感知磁场的强度和角度。 

  这种能力让鸽子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也能通过对比当前磁场与记忆中的“家乡磁场指纹”,确定大致的飞行方向。

  在晴朗的白天,鸽子会切换到“天文导航模式”。它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移动轨迹来判断方位,同时利用体内的生物钟修正太阳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位置变化。

  更神奇的是,鸽子能看到人类肉眼无法察觉的偏振光。当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会被空气分子散射形成偏振光,这些光线在天空中形成特定的图案。即使太阳被云层遮挡,鸽子也能通过识别偏振光的方向来确定太阳的位置,就像在脑海中绘制了一张“隐形的太阳罗盘”。

  在距离鸽舍较近的区域,鸽子则会切换到“视觉导航模式”。它们会记住沿途的显著地标,如河流、山脉、高速公路甚至大型建筑物。

  嗅觉在导航中扮演重要角色

  研究表明,鸽子能记住巢穴周围独特的气味组合,如土壤、植物和城市环境的混合气味,并在飞行中通过捕捉空气中的气味梯度来判断自己与家的距离和方向。

  这种“气味地图”在顺风时尤为有效,能帮助鸽子在长距离飞行中不断修正路线。

  此外,鸽子还能感知人类听不到的次声波。这些声波由海浪或远处地形产生,能在大气中传播数千公里,形成独特的声波地图。鸽子的大脑会将这些来自不同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整合。这种多系统协作的模式,使得鸽子即使在极端环境下(如磁暴、浓雾),也能找到回家的路。

  当然,鸽子的导航能力后天训练也至关重要。饲养信鸽的人,会从幼鸽时期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鸽子不断强化对磁场、地标和气味的记忆,最终形成稳定的导航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鸽子的归巢行为,还源于繁殖需求和安全感的“恋家情结”,即使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鸽子仍会优先选择返回熟悉的巢穴,这种本能与导航能力的结合,使得它们成为自然界最可靠的“导航专家”。

中国妇女报新知 2没有地图和导航鸽子何以实现“千里归巢”? 2025-09-14 2 2025年09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