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创建最早的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太行深处砺兵戈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太行雄脉横亘,险峰如黛连绵;黄崖古洞深藏,幽壑叠翠层生。

  走进黄崖洞革命纪念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一尊砖红色的长枪造型静静伫立在山脚下,枪管斜指苍穹,“没有枪没有炮我们自己造”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仿佛让人穿越时空。

  “炮弹大王”甄荣典的儿子甄建民,对黄崖洞有着一份特殊感情,“多年前,父亲与兵工厂战士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把枪支、弹药从深山窑洞源源不断送往前线,支撑起保家卫国的浴血奋战。”

  在烽火岁月里,黄崖洞兵工厂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奇功。

  抗日烽火中的军工智慧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位于山西省黎城县北45公里处的峡谷深处。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黄崖洞兵工厂是八路军在敌后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向华北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被朱德称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

  据甄建民介绍,当年,兵工厂主要生产的武器有五五式步枪、八一式马步枪、50掷弹筒、50弹和82迫弹,年产量最高时可装备16个团。

  甄荣典曾是黄崖洞兵工厂的一名车工,他不断钻研改进技术,变单刀车削为双刀车削,通过优化工序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曾创造了日车炮弹外圆480个的最高纪录,被誉为“炮弹大王”。

  “没有枪,没有炮”,设备原料极度匮乏,抗战军工人白手起家、攻坚克难,“造出我们自己的枪炮”。

  八一式马步枪是抗战时期我军大量生产自制的一种武器,代表了当时我军武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八路军枪械设计师刘贵福的儿子刘建国回忆,抗战初期,八路军急需造枪人才,父亲曾有过做工匠的经历,便积极响应号召投身制枪工作。集思广益,刘贵福绘制出了适合游击战、运动战的马步枪草图——这款枪支兼顾射程与便携性,因尚未正式命名,在1939年5月的陕甘宁边区工业展览会上斩获甲等奖后,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无名式马步枪”。

  “这型枪械于1940年7月,在黄崖洞兵工厂完成改造升级后,八路军总部军工部部长刘鼎携带新枪向总部汇报,得到了彭德怀、左权等首长的充分肯定与赞扬。汇报当天恰逢 8月1日,改进后的新式步枪就被命名‘八一式马步枪’,成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自主设计制造的制式步枪。”刘建国说。

  一切为了前线胜利

  在黄崖洞的半坡上,一座不到5平方米的小屋依崖而建,这里是左权将军在黄崖洞兵工厂补兵设防、保卫兵工厂的指挥所,也被称作“将军屋”。

  “姥爷既要负责兵工厂建设,又要处理防御工事等相关事务,所以在黄崖洞半坡设有一处住宿的地方。”左权的外孙沙峰说。这座小屋紧靠悬崖,屋内陈设简朴却规整,墙面上粘贴着军事地图,密密麻麻的标注与圈点,无声地诉说着保卫黄崖洞的任务艰巨、使命重大。

  1940年10月,日军对华北根据地开始了疯狂的袭击“扫荡”,黄崖洞兵工厂更是敌人的“眼中钉”。从10月开始,日军先后多次调兵偷袭、强攻、围困工厂。1941年11月底,日军出动5000余人,兵分多路进犯黄崖洞。年仅17岁的崔振芳独守陡崖,投出百枚手榴弹,毙伤数十敌,最终壮烈牺牲。“英烈用年轻的生命为阵地筑起最后防线,以血肉之躯践行保家卫国的誓言。”中国兵器淮海集团原宣传部部长刘建军感慨道。

  面对日军的频繁骚扰,上级要求全厂开始转移,部分带不走的机器则被分散藏进山谷、河滩、水渠底等隐蔽处。击退敌人后,面对40天恢复生产的期限,甄荣典和工友们日夜苦干,仅用18天就让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兵工厂的产量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节节攀升,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着战斗物资。他们凭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抗战军工史上创造了奇迹。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坚定信念,是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着追求。”甄建民说。

  与山河共守初心

  太行山脉的苍松翠柏间,红色的记忆从未褪色,老一辈军工对这片土地的深情也从未远去。

  黄崖洞山腰间,矗立着一处特殊的墓地——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洞之墓。

  沈丁祥与李林一的缘分,始于黄崖洞的烽火岁月。当年,沈丁祥担任黄崖洞子弹厂厂长,李林一则是军工部统计员兼库房保管员,两人在艰苦卓绝的军工生产中相识、相知、相爱,结为风雨同舟的红色伴侣。

  1969年,周恩来总理指示研制反坦克导弹,半夜点将沈丁祥。沈丁祥没有丝毫迟疑,连夜去见周总理受领任务。不到3年,他和战友就成功研制出红箭-73反坦克导弹。

  “我和你妈的骨灰就撒到黄崖洞吧。”沈丁祥的女儿沈路平始终记得父母深藏心底的愿望,二老逝世后,按照他们生前遗愿,把骨灰撒到太行山黄崖洞。

  “父母若能看到今天祖国的发展,一定倍感欣慰。”沈路平说。

  如今的黄崖洞兵工厂,早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每年,无数游客循着红色足迹而来,在这片土地上追寻革命记忆,感受老兵工们的精神力量。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深度融合,不仅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更让当地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黄崖洞兵工厂:太行深处砺兵戈 2025-09-16 2 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