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妇儿“有方法有伙伴有资源”

——河南以“巾帼牵手计划”促基层关爱精准送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

  不久前,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南寨镇,留守儿童小花(化名)接过妇联执委送来的卡通跳绳,原本怯生生的脸上有了一丝笑意。这个温暖瞬间,是“巾帼牵手计划”——河南省“爱心妈妈 温暖同行”基层妇女儿童关爱支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幕。

  在河南省妇联的指导下,女性社会组织新乡市牧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统筹推动该项目落地生根。通过五大赋能培训体系与精准入户服务,目前已覆盖130余名基层妇联执委与志愿者,完成62名留守困境儿童的入户探访与需求评估,计划服务总数达210名。

  据悉,“巾帼牵手计划”由全国妇联社会联络与交流合作中心发起,是2025年重点支持培育女性社会组织“领头雁”实施示范项目,赋能基层妇联执委、妇女小组长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工作,服务妇女儿童和家庭,参与基层治理。

  赋能培训:从经验帮扶到专业服务

  “参加了培训才知道,关爱孩子也要讲方法、懂心理。”胡桥街道佳怡社区妇联执委郭立方在培训课后这样感慨。为了系统提升基层妇联执委与志愿者的服务能力,项目组特邀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基础知识、核心技能、安全防护、活动策划和社区工作等五大模块,开展分区、分批次线下培训。

  在南寨镇培训现场,参训人员通过情景模拟,真实再现家庭访问中可能遇到的沟通困境;在高庄乡,通过案例复盘帮助大家识别儿童心理危机的信号,掌握初步干预技巧。10余天的巡回授课,覆盖辉县市5个乡镇(街道)的16个村(社区),真正把专业知识送到“最后一公里”。

  专题工作坊:直面痛点破解难题

  “遇到情绪封闭的孩子怎么办?”“如何有效联动派出所、学校共同介入?”项目负责人、社工师张莉莉介绍,不同于常规培训,8月下旬,项目组组织五个乡镇的130余名骨干开展专题工作坊,以“小组研讨+案例复盘+情景模拟”的方式,聚焦儿童情感支持不足、危机干预流程不清晰、社会资源整合不畅等现实问题和关爱服务过程中的真实痛点。

  在薄壁镇片区专题工作坊,学员们围绕“留守困境儿童‘心理陪伴+学业赋能’双轨支持方案”展开头脑风暴;胡桥街道专题工作坊则通过“留守困境儿童应急关爱情景模拟+跨部门资源对接会”开展工作。

  工作坊推动基层关爱从零散帮扶走向系统、专业服务,“现在我们有方法、有伙伴、有资源,不再是单打独斗。”辉县市南村镇妇联专职副主席路保旗说。

  入户探访:把温暖送到孩子身边

  为更好提升妇联执委、志愿者开展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的实践能力,项目组组织大家深入南寨镇、高庄乡等5个乡镇,对辖区内的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入户探访。项目组为孩子们准备了关爱礼包,内装卡通水杯、毛巾、跳绳、文具等物品,在完成基础信息采集的同时,同步开展安全用电、防溺水等常识教育。截至8月底,已完成62名留守困境儿童的首次关爱探访。

  “孩子收到关爱礼包时眼里的光,让我们觉得所有准备都值得。”参与探访的志愿者王慧燕回忆,在南寨镇走访时,发现一名孤儿有些自卑,随即利用所学心理疏导知识,一对一开展入户上门服务,并把她作为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持续跟进。

  据介绍,依据服务方案,项目组将继续开展入户关爱,完成留守困境儿童的服务建档,组织爱心妈妈与孩子结对帮扶、开展破冰游戏会和“安全小卫士”工作坊等系列活动。

  中秋、国庆双节将至,项目组正计划组织五个乡镇的爱心妈妈及部分家长代表与210名孩子开展中秋亲子联欢会、“我的梦想”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新乡市牧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袁向华表示:“我们希望通过专业化、常态化的服务,探索‘妇联组织+志愿者’的协同治理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社会关爱,为基层妇女儿童关爱服务提供‘河南方案’。”

  未来,河南省妇联将持续联动“她”力量,推进“巾帼牵手计划”,深化引领、指导、服务职能,通过跟进督导、互助学习、资源对接等多种举措,提升妇联执委与志愿者基层治理能力,把温暖送到留守困境儿童身边,为探索基层妇女儿童关爱服务新模式注入持久动能。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服务妇儿“有方法有伙伴有资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雅2025-09-17 2 2025年09月1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