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文旅何以常“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冰

  九月的新疆,瓜果飘香。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熟透的葡萄如绿翡紫玉般垂坠枝头,香甜的哈密瓜在藤蔓间悄然成熟,秋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却吹不散弥漫的甜蜜与温暖。在风景如画的大美新疆,文旅融合向新向前,见证了人民幸福生活的希望与欢歌,也见证了文化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的赓续与创新。

  活态展现多彩丝路文化

  当驼铃声穿过沙漠,无数商队辗转蜿蜒于绿洲之间,一条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展开。

  2014年,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从玄奘西行到张骞出使西域,从班超戍边到解忧公主和亲……在新疆乌鲁木齐水磨沟区“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一段段荡气回肠的表演,让游客们沉浸式体会丝路之上的感人故事。

  “我饰演的解忧公主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一直在传播汉代文化和医术。”李含笑是丝路有戏的剧目演员,在和游客互动讲解新疆故事的同时,她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文化传播者,让大家更了解新疆,更热爱新疆。

  “很震撼,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悠久。”今年刚毕业的湖南女孩李欣和伙伴们一起来新疆旅游,刚看完剧目《历史足迹》表演的他们在街区找了一家特色店品尝新疆美食,“新疆的美食很好吃,分量很大,一定要尝一尝。”

  华灯初上,舞姿翩跹,天山明月城舞蹈演员塔吉古丽·吐地正在舞台上热情洋溢地表演《唐风花蕾》,“节目既保留了大唐宫廷舞的优雅,又融入了新疆民族舞的热情灵动,两种风格融在一起生出一种新的美,就像咱们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书写着中华文化的绚烂篇章。”

  “天山明月城·丝路有戏”沉浸式文旅街区以丝绸之路和汉唐的丰富历史文化为背景,已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它的前身是产业园的闲置厂房,经过改造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展现丝路文明的“活态博物馆”。

  据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副区长冯洁介绍,今年1~7月,水磨沟区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7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消费127亿元。“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们将更加以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追寻军垦记忆见证热土新生

  “戈壁滩、盐碱地,留下青春的回忆。战霜雪、抗风沙,把荒漠变成绿洲。”走进第十三师新星市红星二场红星军垦博物馆,红歌合唱队队长张荷花正带领队员唱着这首《地窝子有话》。

  “地窝子”被誉为“中国最有骨气的房子”。当年,战士们在极端恶劣的盐碱戈壁上,就地取材挖建的半地穴式住房,不仅是兵团人最早的家,也是第一代兵团人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印记和见证。

  如今,在军垦地窝子遗址纪念园,还有一间公共婚房,从下行的阶梯走进房间,映入眼帘的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墙上贴了一幅喜字,挂着一张裱起来的结婚证,房顶是干草叶。如此艰苦的环境没有消磨人们建设新疆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更加干劲十足。

  老军垦李宝山和妻子周美清就是在地窝子结的婚。成婚后,周美清的母亲千里迢迢从山东来到新疆,想看看女儿女婿以及刚出世的外孙。走进夫妻俩住的地窝子,母亲拉着周美清的手心疼得直掉眼泪,让女儿跟她回山东。周美清拒绝了,因为她早已融入军垦生活,想要扎根新疆。后来,夫妻俩一生都在这里工作、生活,也见证了红星二场从戈壁荒原到绿洲新镇的沧桑巨变。

  几十年来,经过几代兵团人的艰苦奋斗,绿洲在戈壁荒滩延伸,住房也经历了地窝子—干打垒—砖瓦房—新楼区的演变。

  如今,依托深厚的红色军垦文化资源,红星二场打造了红星军垦文旅小镇,有红色军垦博物馆、地窝子遗址纪念园、老八连营房旧址等景点,能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几代兵团人的爱国情怀和兵团精神。

  每次有需要,红歌合唱队队长张荷花就带领队员为大家表演,合唱队的队员全部是兵二代、兵三代的女性,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50多岁。张荷花说:“创建合唱队的初衷,一是想要妇女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身体健康;二是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我们兵团的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将兵团精神传扬下去,让红歌队越走越远。”

  今年88岁的马福元曾经是一名战斗英雄,更是不畏艰苦建设红星二场的老军垦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这就是兵团精神。”他自豪地说。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不是去旧建新,而是让传统文化和红色记忆产生新的价值,文化通过旅游获得生命力,旅游通过文化提升内涵,让更多游客收获旅行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七十载岁月如歌,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引领下,文旅融合正在续写新的篇章。当传统与现代融合共鸣,当保护与创新交相呼应,新疆正用特别的方式告诉世界:这里的精彩,才刚刚开始。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新疆文旅何以常“新”?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晓冰2025-09-18 2 2025年09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