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越
“30年前,我看到了一本杂志中关于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报道,其中,女性参与国际事务的内容令我深受触动。”那时还是小女孩的苗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我意识到女性能做很多事,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
作为长期投身中外合作的资深智库从业者,苗绿既是全球化智库(CCG)的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也是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多年来,她以智库为平台,在中外沟通、政策建言与女性发展等领域深耕不辍,并始终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女性声音。
2020年,苗绿发起“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带领国际青年走进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深入中国各地调研。2021年8月10日,习近平主席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在苗绿看来,智库的价值在于放大个体力量,“我们想让中国年轻人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也让国际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
从“参与”到“引领”
“从被一本杂志启发,到成为活动策划者,再到推动政策落地,我始终觉得,女性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苗绿说,“我一直认为女性在全球治理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与中国主张推动更加包容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相契合。普惠必须覆盖所有性别,无论是在参与层面还是政策制定层面,都应与女性的重要作用紧密相连。”
作为与联合国妇女署长期合作的伙伴,苗绿连续多年参与“三八”国际妇女节活动策划,推动议题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对接。2025年,她携手冰岛驻华使馆,将新能源与女性发展相结合,会聚联合国驻华机构负责人、各国女大使等女性领袖,搭建跨领域交流平台。
在苗绿看来,中国女性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引领。如今,中国女性在国际上的身影日益增多,从驻外女大使到活跃于国际智库的女性创业者,中国女性正从参与流程走向设置议题。“我一直认为中国女性在国际重要场合中的参与度非常重要,要让国际社会听到中国声音。”苗绿说。
2024年,苗绿在面对西方20余家主流媒体时,用自身经历回应了中国女性的发展状况,“我告诉他们,在中国,女性可以一直读到博士不中断学业,比如我自己育有三个孩子,在家庭幸福的同时,也能参与全球事务、担任政协委员。这是中国女性发展的真实写照。”
“中国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位居世界前列。这得益于制度保障与社会支持,国家鼓励女性发展,许多家庭也会给予充分支持。”在苗绿看来,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妇女事业发展的实践正成为全球治理可借鉴的范例。
让中国故事“共情共鸣”
作为机构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认为智库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库可以发挥‘二轨外交’作用,为国家对外交往与民间交流贡献力量,在国内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在国际上汲取不同经验服务社会。”
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苗绿有着自己的经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关键。我们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贡献力量。”
“未来,我们将发挥民间力量的独特作用,在国际上广交朋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方面,深化与各国大使、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活动、出版书籍,发挥意见领袖作用,设置并引领议题。”苗绿说。
在世界舞台发出女性声音
对于今年下半年将在北京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苗绿充满期待:“这次峰会不仅是对北京世妇会30周年的回望,更是对‘性别平等与全球治理’的再聚焦。”
“中国妇女事业前景广阔。无论是理论构建还是行动倡导,都需要落地落实。”苗绿表示,在一些国家面临全球化逆流之际,中国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全球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作出贡献。中国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既是对全球治理倡议的具体实践,也是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在国际交流中,她常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平衡”理念阐释女性与全球治理的关系:“中国文化中的‘阴’代表女性特有的能量,如大地之母般包容、宽厚,与‘普惠全球化’高度契合。”她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向世界讲好中国妇女发展故事提供了新思路。
“女性在重塑叙事体系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女性的叙述方式既有情感性的输出,也有多元化、多层次的连接,能够发挥出大象无形、润物无声的作用。”苗绿说,更多女性参与叙事,将有助于构建更多元的国际形象。
“在各类活动中,我都会鼓励我的女性同事参与国际关键议题,在议题中发挥作用,让女性的声音自然融入议题,在润物细无声中彰显女性价值。”苗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