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关爱新矩阵 架设成长“立交桥”

山东临清以专业化、项目化服务为困境留守儿童提供系统化支持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山东省临清市妇联以体系化创新破解关爱难题,通过“五微一卡”的精准滴灌、“三线研学”的沉浸滋养、搭建服务资源共享平台,让困境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更有温度、实践体验更有深度、协同共育更有力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初秋的山东省临清市,处处涌动着关爱与温暖的热潮。临清市妇联以体系化创新破解关爱难题,通过“五微一卡”的精准滴灌、“三线研学”的沉浸滋养,让结对帮扶更有温度、实践体验更有深度、协同共育更有力度。

  “五微一卡”:从送物质到送陪伴

  “阿姨,这次期末考试我进步了七个名次!”“莉莉真棒!阿姨帮你完成‘微心愿’,奖励你的努力……”日前,临清市青年路街道困境儿童莉莉(化名)拨通了“结对关爱卡”上爱心妈妈的电话,主动分享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得到了爱心妈妈的温情回应。

  爱心妈妈和结对儿童共同填写“结对关爱卡”,是今年临清市妇联升级结对帮扶2.0模式推出的举措之一。卡片上清晰记录孩子的兴趣爱好、心愿清单以及爱心妈妈的联系方式与温暖寄语,双方共同许下“常见面、多互动、聊心事”的长期约定。

  据了解,临清市妇联着眼体系化构建、品牌化打造、系统化推进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组建起一支人员稳定、类型多元的“润荷”爱心妈妈队伍,实现三类儿童结对“全覆盖”与爱心妈妈“1+1”精准匹配。通过实施“微心愿、微陪伴、微课堂、微旅行、微助力+结对关爱卡”的“五微一卡”服务机制,确保结对关爱工作规范化、精准化、品牌化、常态化运行。

  跨域联动:浸润式研学寻根铸魂

  “原来我们家乡的轴承这么厉害!”近日,3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走进烟店镇轴承博物馆,从一枚小小轴承的起源,到整个产业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孩子们触摸到家乡产业发展的坚韧脉搏,自豪感油然而生。

  红色教育铸魂,实践活动增智。临清市妇联深挖本土资源,打造以魏湾镇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唐园镇党史陈列馆为主的“红色记忆线”;以烟店、潘庄、唐园三镇轴承产业、金郝庄纺织产业、八岔路蜜薯等为代表的“产业探索线”;涵盖法治教育展馆、心理赋能活动的“心灵成长线”,构建“三线多点”沉浸式特色研学体系,打通儿童关爱的“能源大动脉”。

  “跨域联动”是各镇(街道)告别“单打独斗”,实现资源效能最大化、迈出关爱升级的关键步伐。烟店、潘庄、唐园三镇妇联联合开展研学活动,组织孩子参观轴承博物馆、轴承产业化数字展厅、中共卫东县党史陈列馆,并在心理导师团队的带领下开展黏土手工、曼陀罗绘画等实践,将产业认知、红色历史与心理疏导融为一体,让孩子们沉浸式汲取精神养分、厚植家国情怀。魏湾镇、戴湾镇也共同带领困境儿童走进陈官营抗战资料陈列馆、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等场所,强化情感认同与文化传承。

  共育升级:打造专业多元服务矩阵

  近日,50余名困境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临清市首部大型本土音乐儿童舞台剧《红船·星河》演出现场,沉浸于红色文化的深刻感染之中。演出结束后,小主演为孩子们赠送了“红船·星河”主题纪念徽章,留下温暖而富有意义的纪念。

  “我们整合更多社会组织的专业力量,搭建服务资源共享平台,通过资源联动延伸关爱触角。”临清市妇联主席马朝霞介绍,该市启动“伊童成长计划”“家庭成长计划”,通过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助力、企业参与的多元协作模式,从艺术浸润、法治护航、家庭赋能三大路径系统推进,为困境儿童提供系统性支持。联系12家专业机构建立“儿童服务资源库”,涵盖心理辅导、艺术教育、职业启蒙等八大领域,实现需求与服务的精准匹配。

  深化服务,落地是根本。格子美育、蓝天舞蹈等团队深入妇女儿童家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艺术公益课程,让困境儿童近距离感受艺术之美;专业家庭教育引导师带着一批家庭教育精品课,走进基层家长学校,点亮家庭教育之路……马朝霞表示:“我们播下的不是‘标本式’的爱心,而是会开花的种子。从孤岛到星河,临清正以专业化、项目化的服务矩阵,为困境留守儿童铺就多元成长路径。”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打造关爱新矩阵 架设成长“立交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2025-09-19 2 2025年09月1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