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一初级中学
金秋文学社 楼奕含
人生的道路蜿蜒曲折,没有人能预知下一秒的风景。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有人在黑暗中沉沦,有人却选择在废墟上重建希望。当我阅读《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感受到史铁生用残缺的躯体写下的生命诗篇,如同破晓的晨光,照亮了在困境中徘徊的灵魂。
命运的无常在他21岁那年骤然降临。当同龄人为理想展翅时,史铁生却因延误治疗永远失去了站立的可能。那段日子,他像被困在黑暗迷宫的困兽,用砸毁器物的方式宣泄绝望,而母亲始终默默守护在旁,用饱含泪水的目光为他点燃希望的火种。直到母亲病逝后,他才真正读懂那句“好好儿活”背后的深意——生命的韧性不在于躯体的完整,而在于灵魂对光明的永恒追寻。
史铁生的文字是照进现实的星光。在《我与地坛》中,他写下震撼人心的独白:“我希望既有一个健美的躯体又有一个了悟人生意义的灵魂,前者可以祈望上帝的恩赐,后者却必须在千难万苦中靠自己去获取。”这段文字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寻找生命的答案。他用残缺的身体丈量生命的厚度,他用四年的时间,在透析室与病床间雕琢出十几万字的心血结晶——《病隙碎笔》。他戏谑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是写作”,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器官捐献给素不相识的人,让生命的光芒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每当夜幕低垂,仰望星河时,总会想起那个在地坛轮椅上沉思的身影。他的故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为迷途者指引方向,给沮丧者注入力量。尽管躯体被禁锢在轮椅上,但他的精神早已挣脱枷锁,在文学的星空中自由翱翔。原来,生命的完美不在于外在的圆满,而在于灵魂在困境中绽放的光芒。
史铁生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人类精神的苍穹。当命运关上一扇门时,我们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星光。那些在逆境中依然执着追光的人,终将成为照亮他人的灯塔。
点评:
这篇文章以《追光者》为题,凝练且富有诗意。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史铁生在困境中寻找生命之光的精神历程。全文结构紧凑,情感真挚。作者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将史铁生比作“璀璨星河中最亮的星”,既呼应了主题,又增强了画面感。文中多次引用《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等经典作品,既体现了文学素养,又深化了人物形象。结尾升华主题,将个人故事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哲学思考,“当命运关上一扇门时,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星光”的结语富有启发性,成功传递了“追光者”的精神内核。
(指导教师:王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