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瑞欣
在贵州省仁怀市园净综合服务公司的办公室里,杨柳湾社区党支部书记、园净公司总经理杨玉林正一笔笔细数着这几年的集体“家底”:“2018年,咱们集体经济还是零;2019年,收入43.6万元,开了个好头;到了2024年,经营性收入累计就突破了1亿元!”
眼下,公司几个物业管理项目正在投标,市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期紧,还有白酒销售订单要筹划……作为社区的“当家人”和公司的“掌舵人”,杨玉林坦言:“桩桩件件,都放心不下。”
这名土生土长的杨柳湾女儿,2018年选择返乡,从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一路成长为社区书记、公司总经理、茅台商会副会长。面对多重责任,支撑她的,正是那份深植于心的热爱。
这份“热爱”,也见证了一个奇迹:从集体资产、资金为零的窘境,到产业风生水起的红火;从典型的“空壳村”,蝶变为令人瞩目的“亿元村”。
六个村社区,手挽手找出路
2018年,贵州茅台市值突破万亿,仁怀成为贵州首个千亿级县(市)。然而,在位于茅台酒核心产区的茅台镇,杨柳湾社区等“一村五社区”的集体经济账户却空空如也。
“守着‘金山’为啥还啃‘馒头’?”面对质疑,杨玉林道出了困境:“土地少、户籍人口外迁、村干部队伍老化、组织力量不足、村里没资产……”
为了找寻出路,茅台镇党委、政府反复研究,定下了调子:必须靠党建引领,走活集体经济这盘棋。在外打拼多年、有见识有闯劲的杨玉林被组织“相中”,成为破局的关键人选。
2018年,杨玉林回到杨柳湾,接到的第一个硬任务就是:盘活资源,实现创收。“资产资金都没有,我们最大的本钱就是这茅台核心产区的‘黄金’位置。”看着镇上密密麻麻的1000多家白酒上下游企业,杨玉林琢磨明白了:一是借势酒企做旺旅游,二是用心服务好这些企业。
转机出现在2019年6月。在镇党委、政府推动下,杨柳湾社区联合河滨、国酒、南坳、观音寺四个社区以及岩滩村,大家凑出300万元“家底”,成立了集体性质的贵州仁怀园净综合服务有限公司,每个村社推选一名干部参与管理。一场从零开始的奋斗,正式启航。
摔过跟头,更懂脚下路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开局,园净公司就栽了个不小的“跟头”。
他们看中了给景区商户、居民送桶装水和生活用品的业务,“送一桶水能赚6块钱差价呢!”大家热情高涨。可年底一算账,傻眼了:非但没赚钱,还亏了15.7万元!
“开支没管住,管理太粗放,损耗没算清……说到底,还是经验不足。”杨玉林回忆,那段日子,几个村社的书记和公司骨干天天开会,“拍桌子争论是常事,就为了找出路。”
但挫折并没有打倒他们,随着茅台镇4A级景区人气越来越旺,杨玉林调整了思路。这次,她瞄准了那些“别人不愿干、不想干”的低利润项目:环卫保洁、旅游公厕维护、镇区基础设施设备维修。
“这些活儿竞争小、需求稳,干好了就能站稳脚跟。”公司上下拧成一股绳,精打细算,严控成本。一年下来,硬是把这块“硬骨头”啃出了甜头:创收246万元,盈利60万元!集体经济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大家伙第一次尝到了盈利的滋味。
手里有了“活钱”,发展的底气也足了。园净公司一边听取老党员和村社“两委”的意见,一边紧跟市场需求,不断拓展业务:利用闲置地块修建停车场,缓解游客和居民的“停车难”;承接市政维护、绿化管护工程,带动周边群众就业……依托茅台白酒产业的巨大优势,公司通过资金入股、资源整合等方式,业务逐渐覆盖到环卫保洁、市政维修、酱酒销售等12个板块,集体经济开始换挡提速。
“亿元村”里,分红笑开颜
“我宣布!杨柳湾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超1亿元,年终分红大会正式开始!”蛇年春节前夕,茅台镇党委副书记蔡兵的话音刚落,会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
仁怀市茅台镇“亿元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现场喜气洋洋。园净公司决定,将600万元红利分给入股的一村五社区,惠及6000多名群众。
“以前,每个月打零工挣的钱仅够糊口。现在除去1000多元的保险,每个月工资到手4000元,还能参加业务培训、外派学习。”有活干、有钱赚,观音寺社区居民余兴莲直言,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我们社区分到了100万元,村民们那个高兴劲儿,甭提了!”国酒社区党支部书记刁丽梅说。截至2024年年底,园净公司累计经营性收入达1.0187亿元,集体经济纯利润超过1630万元。
分红现场,村民们拿着分红款,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是他们第一次实实在在尝到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甜头。从2018年的“零”起步,到如今的“亿元村”,杨玉林和她的伙伴们,用满腔热爱与扎实苦干在茅台镇的核心腹地,书写了一段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