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武清萌宠果蔬6兄弟是个啥?快来听我们夸一夸!”镜头前,女主播唱着妇联干部编导的快板情景剧,熟练展示农产品,巾帼直播间的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天津乡村众多女性的日常。
在天津市妇联的号召下,全市各级妇联带动广大女性架起手机、点亮屏幕,用亲切的乡音、专业的讲解、真诚的分享,介绍美食美景、推介特色产品、宣传文旅线路,她们不仅是带货女主播,更是文旅推荐官。
矩阵起势,奏响振兴“协奏曲”
让盐碱地焕发出新生机,武清区崔黄口镇坨泥寺村的祝凤芸最有发言权。在武清区妇联的帮助下,祝氏姐妹耗时6年成功打造“西红柿西施姐”直播账号,粉丝量突破5万人,新鲜果蔬进军海外市场,年销售额超过400万元,直播销售占比85%以上。
为更好团结、凝聚、服务“三新”领域直播电商行业女性,武清区妇联创新打造“福运武清 巾帼代言”村播妇联矩阵,推出“Women e+亲”女主播赋能培养计划,为全职妈妈、农村妇女、创业大学生构建起星级服务体系,引领带动更多女性就业创业。
如何汇聚村播之“光”?武清区妇联采取“1+29+N”模式,相继成立区女主播妇联、区新媒体妇联、区互联网妇联、镇女主播联盟和村播妇联,覆盖全区29个镇街的181家企业,粉丝量超过100万人次。
从“满天星”到“一团火”,武清区妇联助力女主播用镜头讲武清故事、分享武清传统文化,让武清的美通过镜头和巾帼直播间“飞”向更广阔的市场。
基地孵化,集群绽放促振兴
为助力巾帼村播直播产业加速升级,滨海新区“村播妇联主播培训孵化基地”在茶淀街道搭建起“云端助农直播间矩阵”,为巾帼村播提供“理论+实操+供应链”的定制化培训。
“以前我连智能手机都用不熟练,现在能独立完成一场直播了。”毛乃秀脸上满是自豪。作为基地的首批学员,她仍记得第一次培训时的场景:导师手把手教她调试设备,帮她梳理产品卖点,甚至陪她一起演练话语。如今,她在直播间专门销售家乡的观赏鱼,从鱼苗挑选到饲养技巧,细致的讲解让她收获了大批粉丝,观赏鱼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到东南亚。
“党建引领、妇联搭台、妇女唱戏”,这是茶淀街道村播妇联的核心思路。原本围着灶台转的30多名农村女性,在这里变成了数字经济的实践者——不论是留守儿童的母亲,还是返乡创业的媳妇,如今都能在镜头前自信地介绍家乡的产品。
“传帮带”机制更让这份事业有了温度。成熟主播结对新人,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选品中心统一对接农户,解决了主播找货难的问题;物流仓储的配套,让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链路更短……
规范提质,巾帼宣讲传基因
日前,蓟州区许家台镇村播行业妇联成立,新当选的村播妇联主席周小丹激动地说:“从今天起,我们有‘娘家’了!”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委员9名,也让蓟州的村播女性有了归属感。
“以前直播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摸索。”拥有32.5万粉丝的王淑珍大姐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产品主播,刚开始卖山货时,因为不懂平台规则,她的账号总被限流。“现在有了妇联组织,遇到问题有人帮,还能和姐妹们交流经验,心里踏实多了。”蓟州区妇联不仅为女主播们提供技能培训,还帮忙对接供应链,让山里的核桃、板栗、蜂蜜能顺畅地走出大山。
据悉,蓟州区妇联正探索“妇联+直播”服务新模式,从场地支持到资源对接,从品牌打造到市场拓展,全方位助力女性创业就业。在盘山脚下、于桥湖畔,越来越多的女性拿起手机,用镜头记录乡村的变迁,用声音传递振兴的力量。
从武清的矩阵赋能到滨海新区的基地孵化,再到蓟州的规范发展,天津市妇联推动的村播妇联建设,正以多元的模式、扎实的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