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在新中国发展的壮阔画卷中,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新疆妇女运动和妇女儿童事业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时代步伐同向而行,绘就了浓墨重彩的精彩篇章。从雪山脚下到沙漠绿洲,从草原牧场到现代都市,各族妇女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奋斗之歌。
70年来,新疆各级妇联组织牢记嘱托,充分发挥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的助手作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在天山南北奏响了昂扬奋进的时代强音。
党的领导指引方向构筑发展坚实保障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妇女事业发展,持续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将“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连续三次郑重写入党的施政纲领,对妇女事业和妇女工作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领导中国妇女事业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妇女儿童事业和妇联工作,作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事关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长远性、根本性的意见方案,为全区妇女事业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党委领导、政府主责、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妇女儿童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法治保障更加健全,政策支持不断加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维护,妇幼健康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妇女儿童受教育权利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途径日益多元,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有力推动新疆妇女儿童事业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发展、谱写崭新篇章。
思想领航铸魂工程 凝聚巾帼奋进力量
从解放初期组织妇女扫盲识字、投身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弘扬“四自”精神,再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举办各类宣讲、培训班、读书小组等活动,不断提高妇女的思想文化水平,团结引领妇女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妇联以“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载体,组建花儿宣讲队、马背宣讲队、冬不拉宣讲队等2万余支“石榴花”宣讲队,深入城乡基层、厂房车间、农户庭院,100余万场次宣讲如春风化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融入融媒体发展洪流,“新疆女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起跨越天山的“云端妇联”,成为妇女群众身边的温暖“娘家”。创新叙事模式,新疆妇女儿童教育馆成为对外讲好新疆巾帼故事的重要平台。激发榜样力量,布茹玛汗·毛勒朵、吴明珠、梁晓玲、玛依努尔·尼牙孜、李南方、三八女子钻井队等一大批巾帼楷模熠熠生辉,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巾帼故事,激荡起跟党奋进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的澎湃激情。
组织建设强基固本 改革赋能焕发活力
从初创走向壮大,从单一纵向组织机构发展成为拥有13292个五级妇联组织、1003名专职妇联干部、16万名妇联执委的完善组织体系,新疆妇联组织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凝聚力显著增强。
各级妇联组织以实施“破难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妇联改革,“妇女之家”和“妇女微家”遍布城乡社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29544个,覆盖面持续扩大。实施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举办妇联干部示范性培训班,开展“学思想、转作风、提能力”专项活动,打造“青年成长课堂”,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综合能力,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妇联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牢固,妇女信赖的“娘家”更加温暖。
同心筑梦夯实根基 交往交融情深意长
一直以来,全区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深入推进“巾帼民族团结”工程、持续开展去极端化工作,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各级妇联组织以增进文化认同为目标,画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同心圆。
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6万余名妇女接受培训。创新“小手拉大手”模式,为南疆五地州的1.9万户家庭发放“石榴花”家庭智慧学习机,广泛开展“小手拉大手·全家一起学”家庭学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展示活动,50余万家庭160余万人参与其中,以“星星之火”带动学习家庭化、日常化、生活化。依托援疆资源,组织2.1万户最美家庭7.7万人开展疆内外、南北疆、兵地间、邻里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教育引导各民族家庭增强“四个与共”理念。“石榴籽·童心向党”研学夏令营让6万余名少年儿童在“听、看、学、践”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石榴花·追梦女孩”青少年女子足球系列活动推动全疆女子足球队从150支增至268支,引导各族青少年在并肩奋斗中增强“五个认同”,让同心向党的种子在青春赛场深深扎根,自觉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创新发展共建共享 巾帼建功勇显担当
70年来,新疆各族妇女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妇女们响应号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生产;改革开放后,她们踊跃参与经济建设,成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各级妇联组织深入实施“巾帼脱贫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等,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多点发力,助力城乡妇女提升素质、增收致富,引导她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受益者;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南疆星火工程”“巾帼手工制品拓展”“靓发屋”等项目,技能培训妇女近200万人次,扶持妇女领办企业400余家;命名“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1个,“自治区巾帼示范基地”139个,“靓发屋”3679个,各级“美丽庭院”示范户近13.5万户;与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中国建设银行新疆区分行、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区分行联合推出“石榴花·巾帼贷”系列金融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78.6亿元;成立新疆女企业家协会、新疆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妇女发展联盟更加多元,自治区巾帼家政服务员技能大赛、巾帼家政带头人技能提升培训班、“石榴花”妇女创新创业大赛、“春风行动”及女性专场招聘会等,全面激发妇女发展活力,绘就出一幅新时代巾帼建功的壮美画卷。
家庭建设春风化雨 文明新风浸润万家
回望70年奋斗历程,全区各级妇联组织从发展儿童保育福利事业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丰富家庭工作内涵,积极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基层治理,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半边天”作用。
组织实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聚焦促进家庭和睦、家教良好、家风端正,引导动员各族家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最美家庭”近62万户,208户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开展“家和万事兴”等主题宣讲、“家庭学校进农户”等活动1.5万场次,受益妇女40余万人次;持续推动自治区指导推进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落地,成立新疆妇联“家庭建设”智库,实现全区学校、村(社区)家长学校基本全覆盖。在新疆师范大学等设立自治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启动“新疆网上家长学校”公益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设立覆盖全区的“石榴花”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逐步构建起“指导中心+服务站+服务点(家长学校)+服务员”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2024场次,受益人数达5.5万人次,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她力量”。
法治保障铿锵有力 维权服务温暖人心
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在妇女权益保障工作中不断深化实践探索,从起初单一的维权工作模式逐渐向开放的、综合治理的工作模式转变。推动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等,为各族妇女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推动妇女权益保护工作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新台阶。
细数70年发展足迹,全区各级妇联组织不断加强机制建设,织密妇女群众诉求网络,注重提升妇女群众法治意识,关切妇女儿童民生需求,不断提升维权工作实效,为妇女儿童生存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联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五项机制”,各级妇联组织建立4460家“石榴花”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室,开通“12338”妇女维权公益热线,不断提升“妇联+”参与社会治理广度和深度,将便民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开展“建设法治新疆 巾帼在行动”“巾帼普法乡村行”等普法宣传活动36.5万场次,779万名妇女直接受益;将“母亲健康快车”、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春蕾计划”“爱心一元捐”“复明流动眼科手术车”等项目送到各族妇女儿童身边,近5亿元项目善款物资照亮67万名妇女儿童生活,切实增强了各族妇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七十载辉煌成就,书写于天山南北的沧桑巨变中,也镌刻在每一位新疆妇女的奋斗足迹里。新疆各族妇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时代机遇;新疆妇女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发展前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各级妇联组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