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陈思麒

蓝天有梦家为翼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 邓栋之 徐瑞滢

  “我小时候的梦想是当飞行员,现在想为打胜仗多贡献力量!”秋日,陈思麒刚结束一天的飞行,头上细密的汗珠尚未消散,但眼中的光芒依然闪亮。

  作为运-9、运-20等多型运输机的飞行员,陈思麒参与筹划多项演训任务,创新系列战法训法,深挖战机潜力,圆满完成多项重大任务。

  在陈思麒逐梦蓝天的过程中,家庭宛若温馨的港湾,源源不断地为他输送奋飞的动能。

  播下种子为飞行

  在陈思麒的记忆里,父亲的飞行服始终保留着一席之地。那身衣服上透着一股淡淡的飞机机油味。正是它让陈思麒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之路——成为一名像父亲那样的空军飞行员。

  为此,陈思麒经常上网搜索、筛选、整合相关信息,并将“招飞”这个大目标分解为“以年为单位”的小目标,日复一日地为之努力。

  18岁那年,陈思麒如愿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学员。入校后,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高强度的体能训练,陈思麒才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何屡屡问他“怕不怕苦”——怕苦,就当不了一个合格的飞行员;怕苦,又何谈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保家卫国。

  每每想到这些,陈思麒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坚持,再坚持一下。”一次次坚持,换来了不断自我突破的能力。毕业面临选择未来所飞机型时,原本一心想着在蓝天上亮剑出击的陈思麒思考再三,最终选择成为一名运输机飞行员。

  “建设强大的战略空军,需要一大批优秀的运输机飞行员,艰难的挑战更需要一群有勇气、能坚持、愿意学习的年轻人投身这个领域。”陈思麒的父亲鼓励他。

  就这样,陈思麒作为空军战略转型之路上的亲历者,开启了向建设者进阶的奋斗之路,希望自己能为空军运输投送能力的跃升贡献一份力量。

  愿驭鲲鹏展云霄

  大学毕业后,陈思麒被分配到空军航空兵某部。在这里,他完成了一次次改装,感受着运输机从钢索传动到电传飞控的迭代更新。

  改装运-20时,陈思麒看着运-20庞大的流线型机身、垂直的尾翼,心想一定要驾驶“鲲鹏”飞往更高、更远的地方。为此,陈思麒苦练精飞,先后随部队上高原、赴远海、出国门,执行多样化任务,锤炼打赢本领。

  那年,在老家休假的陈思麒接到了单位提前归队的通知。看着母亲刚做好的一桌晚饭,陈思麒心中隐隐有些不忍,不知如何开口。一旁的母亲见状主动说:“该回就回吧,单位需要你,家里不用你操心,路上注意安全。”

  随着运-20航迹不断延伸,陈思麒的母亲时常感慨:“看到‘鲲鹏’,就像看到了思麒的成长。”

  这份欣慰背后,是一名“军嫂”兼“军妈”数十年的默默付出。早年,为了给陈思麒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她数迁其居;为了让陈思麒增进对父亲飞行事业的理解,她带着他看关于空军的纪录片、参加航模展览;为了培养陈思麒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她常常对他进行针对性训练……

  双肩扛起多重担

  陈思麒与团队先后参与开发多款战训应用软件,并连续两年荣获空军“首创奖”。

  同时,陈思麒也肩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在与妻子从相知、相恋走向相爱、相守的岁月中,理解与包容是始终不变的课题。妻子工作繁忙时,好不容易轮休的陈思麒会在其办公楼下默默等待;连续辗转多地执行任务时,他会琢磨着给妻子带伴手礼;长时间赴外地进行研究攻关,他也会趁着休息日连夜坐火车回家,只为能多陪伴、照顾孕期的妻子……

  “我有自己的事业,所以很能理解他对于飞行事业的理想追求,也愿意支持他的职业发展方向,做他坚实的后盾。”陈思麒的妻子笑着说。

  “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除了组织培养,也少不了家人的支持,他们为我筑起一个平静而温暖的港湾。”提及家人,陈思麒的硬汉脸庞上多了一丝柔情。他知道,在他逐梦空天时,掠过万里山河的机翼也会捎来爱的牵挂。

中国妇女报军旗飘飘 4蓝天有梦家为翼 2025-09-27 2 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