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自治区代表队
赵娅冰
新疆喀什的正午,阳光像金色的细沙肆意洒落在塑胶草皮上,蒸腾起透明的热浪,仿佛要把整个世界都烤得滚烫。内蒙古队与河北队的较量在这炽热中拉开帷幕,看台上,助威呐喊声,好似敕勒川的风跨越千山万水,与太行山的松涛在帕米尔高原上激情相拥。
比赛伊始,河北队的后卫们防守起来就像华北平原上那坚固的城墙,沉稳又密实,每一次拦截都如同燕山山脉般层次分明,让人难以突破。而我们内蒙古队的姑娘们,进攻时则如北疆的春风,自由奔放、毫无拘束,带球奔跑时卷起的草屑,仿佛是草原上飞扬的牧草,带着一股不服输的野劲儿。
我满心期待着能为球队作出贡献,两次极具威胁的射门却被对方守门员神勇扑出,这让我心里的那股子倔强劲儿一下子就上来了。第三次突击时,我与对方的后卫迎面撞上,那激烈的碰撞就像两头小公牛在角力,我们同时伸脚去争抢足球,球鞋重重地撞在一起,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全场瞬间安静了下来。倒地时,我的护腿板擦过她的小腿,留下一道红痕;她的指甲则在我手臂上划出一道细浅的血线。我们隔着飞舞的草屑对视,眼中都燃烧着不服输的火焰。
比赛接近尾声,局势越发紧张。就在这时,一次意外碰撞让我们双双倒地。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迅速起身,向我伸出了手。我愣了一下,随即握住她的手,在她的帮助下站了起来。那一刻,我们相视一笑,之前的针锋相对都化作了云烟。
终场哨响,我们带着满身的汗水交换队服。我那印着“内蒙古”字样的球衣与她绣着“冀”字的战袍相互交换,夕阳的余晖洒在上面,两种文字仿佛在欢快地舞蹈。她轻轻摸了摸我球衣上的字:“虽然我不了解你们内蒙古,但能感受到那片草原的辽阔。”我笑着捏了捏她队服上精致的纹路:“虽然我没去过河北,却好像触摸到了燕山的雄浑。”
如今,那件队服挂在我床边。每当晨光映亮“冀”字,我就会想起喀什那片见证民族团结的绿茵场。原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藏在我们交换队服时温暖的手温里,藏在虽语言不通却心灵相通的默契里,就像太行山与敕勒川,同属一片雄鸡形状的辽阔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