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曾经历过一次晚年。这样说也许会有人感到奇怪,不过我认为,那几个月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每当我回想起来,都会产生这样的感慨。当时,我只有十岁,不知余生该如何度过。”
——摘自长篇小说《经历晚年的孩子》
■ 陈若葵
小读者,你想到过生死吗?你思考过永恒吗?这些话题是不是有点儿沉重?但是啊,它们却是成长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独自以稚嫩的心拥抱世界,却在不经意间触摸到了生命的重量,也就是在那个特殊的瞬间,我们突然长大了。日本作家山田咏美的成长文学作品《经历晚年的孩子》就带我们走进了这样的现实。
阅读加油站
喜欢日本文学的小读者或许对山田咏美并不陌生,或许已经读过她的其他代表作包括《明日将至》《风味绝佳》《床上的眼睛》等作品。
山田咏美1959年生于日本东京,1985年获文艺奖出道,以敏感细腻而又率直大胆的写作成为日本文坛不可忽视的存在,而后一路拿奖拿到手软——已收获直木奖、女流文学奖、读卖文学奖、谷崎润一郎奖、野间文艺奖、川端康成文学奖等,且多次获芥川奖提名。
《经历晚年的孩子》是山田咏美以自己年少时对世界的真实感悟为灵感创作的成长故事集,这本书在日本畅销了30年,被称为国民级作品,其中《小鸡的眼睛》一篇入选日本高中教材。
好的译者才能原汁原味地将原著传递给读者,职业翻译家吕灵芝就是其中之一,其译作完美地呈现了原作者率直大胆的写作风格。吕灵芝主要译作除《经历晚年的孩子》外,还有《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妻子的后事》《老何所依》《天帝之狐》《余生皆假期》《华丽人生》等。
它告诉我们
《经历晚年的孩子》全书由多个短篇构成,聚焦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困惑与情感挣扎,包括《经历晚年的孩子》《堤坝》《烟花》《海那边的孩子》《迷路》等篇章。每个故事都从孩童视角出发,生动地描绘了孩子的经历,展开真实生活的种种细节,小读者读来一定会感到非常有同感。比如,《经历晚年的孩子》的主人公被狗咬伤,误以为自己得了狂犬病,将不久于人世,偷偷揣摩生与死,那种对死亡的恐惧与好奇,是孩子对生命的初次深刻叩问,并从中初悟成长的意义——成长不是学会 “正确”,而是懂得“真实”。
《堤坝》里的孩子在暮色中与命运对峙,初次感受到“选择”与“宿命的博弈。另外,有的孩子笨拙而好奇地窥视成人的生活,旁观到情爱的苦涩,体会情感联结,认知复杂关系;有的孩子独自步入青春期,心中的空洞渴望被填满却又无所适从……这些都是成长的真实写照。
全书围绕少年成长展开,细腻地捕捉到少年的幽微心绪,以天真的口吻探讨存在、命运、死亡等宏大命题;通过孩童之眼,再现了成长中的生命感悟与心理蜕变,勾勒出孩童在懵懂中直面生命本质的瞬间——他们在孤独、困惑、期待及顿悟中悄然成长,在短暂的“晚年”般的心境中初窥生命的明暗两面。
在书中,山田咏美采用寓言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如用“晚年”暗指少年的短暂时光,“堤坝”象征心灵屏障,“烟花”隐喻生命的短暂与美丽,提升主题层次。书中的文字简洁有力,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却能直击小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当孩子面对死亡的恐惧,内心的孤独与挣扎,通过质朴的文字呈现出来,让小读者感同身受。这种写作风格,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让小读与主人公一同经历那些成长的瞬间。
边读边想
《经历晚年的孩子》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小读者的内心,自然而然地在书中找到共鸣,并能使小读者从中感悟到成长中的迷茫与痛苦是正常的,在那些孤独的时刻,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收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