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推妇女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专家解读《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指出,中国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中,注重发挥妇女和妇女组织作用……广大妇女积极担当作为,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积极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为深入理解白皮书相关内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叶文振。

  记者:您认为“健全家庭文明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家庭服务有效供给、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四项机制,在支撑妇女引领家庭成员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分别承担怎样的功能?

  叶文振:妇女在引领家庭成员建设和谐小家的同时,推动家庭和谐发展的溢出效应转化为共建共享平安社会的力量,而平安社会建设成果,又为家庭建设提供重要支撑,这正是妇女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讲,四个机制发挥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具体可从三方面理解:

  第一,四项机制各有侧重,为家庭发展筑牢支撑。家庭文明建设是全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是将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融入家庭日常。一方面吸纳社会文明成果滋养家庭,另一方面通过家庭文明成果的外溢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是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明确三方分工与协同,实现共同育人目标;家庭服务有效供给机制的关键,是打通家庭与社会的互动渠道,为家庭发展争取多样化外部支持,如育儿服务、养老帮扶、困境家庭救助等。

  当家庭内部无法解决困难时,能及时获得社会资源补给,避免陷入危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作用,是构建“家庭自我调节+社会力量帮扶”的双重防线,既引导家庭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也通过社会层面的调解力量,在婚姻关系紧张、家庭矛盾升级时及时介入,避免矛盾扩大甚至家庭解体。

  第二,四项机制并非单向服务家庭,而是形成“社会支持家庭发展,家庭反哺社会和谐”的闭环。一方面,通过家庭文明建设凝聚价值、家校社协同培育人才、家庭服务供给解决难题、矛盾纠纷化解防范风险,让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健康运转,对平安和谐社会建设起到基础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在机制保障下形成的好家风、好经验,能通过妇女的引领传递到邻里、社区,将“家庭小和谐”转化为“社会大和谐”的动力。

  第三,对妇女而言,四项机制更是重要的赋能载体。在家庭中,女性不仅是家庭的组成部分,更是家庭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家校社协同育人让妇女在参与孩子教育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家庭服务有效供给为妇女减轻家庭负担,释放其参与社会的时间与精力;矛盾纠纷化解能为妇女营造和谐稳定家庭环境,减少发展顾虑。当妇女能在家庭中实现平等发展,又能借助机制将家庭优势转化为社会贡献时,“妇女引领家庭成员共建共享平安和谐社会”便有了坚实的实践支撑。

  记者:“寻找‘最美家庭’”“创建文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等评选类活动,与“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科学家教育家风”等实践类活动,在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的过程中,分别承担着怎样的作用?这些活动如何让家风培育从“典型示范”走向“全民参与”?

  叶文振:“最美家庭”“文明家庭”“五好家庭”三类评选,虽源于不同时期,却始终紧扣我国家庭建设的核心目标,通过挖掘优秀家庭范例、树立可学参照,既引导家庭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保持活力,又以家庭的健康发展,夯实社会稳定进步的根基。尽管三类评选在内容上略有交叉,但本质均是时代发展的体现。进入新时代,它们也仍承载国家对家庭建设的新要求、新目标与新期待,推动家庭发展与时代进步同频共振。

  “家规家训亮家风”“家书家信传家风”“科学家教育家风”等实践活动,通过整合家风建设内容和方式,打造好家风建设系列活动。其突破评选类活动的“典型局限”,推动家庭建设从“少数标杆”覆盖到“每个家庭”,进而引导家庭在观念、素养、审美、家教方法等方面,与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深度双向适配,使家风建设切实融入日常。

  两类活动协同发力,推动家风培育从“典型示范”走向“全民参与”。一方面,评选类活动筛选的优秀家庭,为实践类活动提供鲜活素材与价值导向,围绕“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凝聚全社会共建共享家庭文明的合力;另一方面,实践类活动的“亮家风”“传家风”“育家风”等虽各有侧重,却均在传承优秀传统家风的同时,又赋予其新时代内涵,从而加速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形成,推动全社会形成“家家讲文明、户户育家风”的生动局面。

  记者:结合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需求,未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如何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展维度,更好地服务妇女全面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叶文振:未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需紧扣新时代新需求系统推进。

  首先,要以白皮书学习凝聚共识,通过社区、家庭层面的广泛学习,让群众真切感受政策对家庭发展的赋能,积极主动参与家庭建设;其次,以精准调研对接需求,把握新时代社区结构、家庭形态的新变化与新挑战,迭代“最美家庭”等评选,将智慧社区参与度、老年家庭关爱、家庭教育落实等新指标纳入评选体系;第三,构建“妇女发展—家庭建设—基层治理”良性互动机制,推动三者协同融合,以家庭之力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如鼓励妇女带头参与智慧社区服务、老龄化关爱等实践,既发挥巾帼力量,又让家庭成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载体,助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助推妇女发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5-09-30 2 2025年09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