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夏日的第一缕晨光穿透薄雾,温柔地拂过黑龙江波光粼粼的水面。北极村从轻柔的晨风中舒展醒来,晨雾在白桦林间缓缓流转,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
这里冬有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夏有郁郁葱葱的如画风光,可谁能想到,这得天独厚的美景,曾经却是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但史瑞娟一家骨子里有着不服输的劲儿,面对困境,他们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在这冰天雪地里上演了一场化“冷资源”为“热经济”的奋斗故事。
极北之地困境中觅商机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是祖国最北端的村落。每到冬天,皑皑白雪包裹着大地,村子成了梦幻的冰雪王国;夏天,清爽的风拂过茂密森林,黑龙江水悠悠流淌。然而,极寒的天气曾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林场停止采伐的禁令,更让祖祖辈辈靠采伐为生的史瑞娟一家没了方向。史瑞娟和丈夫也曾离开家乡,去外面寻找发展机会,可对家的牵挂,又把他们拉回了这片故土。
2011年,北极村的旅游业露出了苗头。开饭店的史瑞娟夫妇发现,总有游客打听住宿的事儿。她敏锐地察觉到,北极村的旅游资源里藏着“大宝藏”。此后的十几年,史瑞娟和丈夫坚持诚信经营,踏踏实实为顾客服务。民宿的房间也由原来的布置简单、设备不齐全的三间,慢慢增加到了五间设施完善的客房。凭借满腔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史瑞娟夫妇二人的“雪人木屋”民宿获得了游客的一致好评,还被漠河市旅游局评为“三星级”家庭宾馆。
大胆创新探索致富新路子
虽然“雪人木屋”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史瑞娟夫妇心里清楚,北极村旅游淡旺季太明显,怎么才能吸引更多游客冬天也来呢?他们想到了网络直播。2018年12月,夫妻俩在网络平台开启直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展示北极村的生活。零下40多摄氏度的天气,他们戴着狗皮帽子、穿着羊皮袄,在外面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手和耳朵都冻坏了,亲朋看着心疼,劝他们别播了,他们却笑着说:“得播下去!这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更是我们的责任。看到游客因为我们的直播来到北极村,我心里别提多高兴、多自豪了!”
直播效果特别好,粉丝量噌噌往上涨,宾馆的客源多了,还收获了一大批回头客。史瑞娟夫妻俩自己尝到了甜头,也没忘记带着村民一起干。他们向大家介绍经营方法,鼓励村民创业。在他们的帮助下,村里又新开了几家家庭宾馆,附近农户的鸡蛋、蔬菜等农产品也有了销路。他们的家庭被北极镇党委评为“党员带富先锋户”。
乘势而上共绘乡村新画卷
2024年,漠河旅游业发展得红红火火,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宿发展的政策。史瑞娟和丈夫一商量,决定扩大经营。他们从银行贷款300万,修建了两家新的连锁民宿,还取名“绿水阁”和“青山居”。史瑞娟说:“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名字就这么定了!”
从设计房间布局和风格到挑选装修材料,夫妻俩都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们对未来的期待。看着民宿一点点建起来,夫妻俩感慨地说:“以前民宿一年想赚一万元都难,现在游客四季不断,旺季时一周收入就能过万元!”
如今,史瑞娟夫妻俩的手机响个不停,不是游客咨询订房,就是亲朋好友询问民宿改扩建的事儿。“地砖在谁家买的?”“花洒哪家价格更低?”他们不仅把自家的装修和采买渠道分享给大家,还和供应商谈下团购价,把多年的经营经验也倾囊相授。
夫妻俩还带着村民一起“触网”,手把手教大家把民宿“挂”在网上销售。现在,北极村的民宿名气越来越大,订单一个接一个。史瑞娟自豪地说:“过年期间临时订房根本订不到,至少得提前一个月!”
每天穿梭于“绿水阁”“青山居”和“雪人木屋”,史瑞娟夫妻俩虽然忙得不可开交,但心里却充满干劲。现在,他们又有了新目标:“以前我们就想让游客住得好,今后还得让游客记得住!”他们希望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文创产品,把北极村的文化和历史宣传出去。
史瑞娟夫妻俩坚信,通过自己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北极村的民宿一定能成为旅游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