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地将理论宣讲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

解锁三大场景 创新理论“潮”涌八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当歌仔戏的唱腔与《花开中国》的旋律在红砖古厝间共鸣,厦门市妇联“学习你我行”巾帼大宣讲正以“理论+地方特色”的鲜活姿态让党的创新理论“潮”起来、“活”起来;《芳华在深蓝中绽放》《奋勇争先 她有新声》等系列宣讲短视频在“学习强国”等多个平台热播,福州市妇联打造“福州市新时代巾帼讲习所”网络平台、数字人巾帼宣讲员,掀起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传播热潮。

  今年以来,在八闽大地,从“庭院课堂”的烟火气到元宇宙展馆的科技感,从畲歌畲语的乡音传情到数字人宣讲的智联万家,福建省各地妇联深入开展“学习你我行”巾帼大学习大宣讲活动,让理论宣讲乘着海风、踏着山韵绽放别样光彩。

  突出“真理味道”,学习场景更丰富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省妇联针对当前妇女思想观念、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多样等特点,在全省打造“新时代巾帼讲习所”108个,解锁理论宣讲“学习、培育、实践”三大场景,使理论宣讲形象生动、具体鲜活。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足迹,福建省妇联在“深田图强”历史文化馆、“远亲不如近邻”政治生活馆等新思想特色学习教育场馆创新建设“新时代巾帼讲习所”,并整合“新时代家风传习中心”、武夷山市“九曲竹筏姐妹微家”等妇联工作阵地,实现“一所一特色”,营造身临其境的良好氛围,春风化雨般传播真理的味道、思想的力量。

  除了精选“再现式”学习场景,福建省妇联还打造了“沉浸式”学习场景。如突破“坐而论道”的传统宣讲模式,开展“岚台姐妹会客厅”“田间课堂”“明姐姐故事汇”等一系列特色宣讲活动,将地方戏曲、山歌、脱口秀等形式融入讲习活动,让理论宣讲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日常可见的案例。

  为搭建“数智化”学习场景,福建省妇联指导福州市妇联探索新时代巾帼讲习所“微信小程序”有益做法,推出“讲习动态”“讲习地图”“巾帼风采”“成果发布”等版块,提供多元服务包,生成“闽姐姐”等AI数字人宣讲员,拓展交互式宣讲方式,个性化定制不同宣讲场景和宣讲服务。

  突出“跨界走亲”,培育场景更鲜活

  福建省妇联联合各地党校、高校、社科机构、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妇女理论研究会、家教研究会等研究机构,围绕持续挖掘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开展妇女领域理论研究,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妇女儿童和妇联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唱响主旋律,让新思想光耀八闽》等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成果转化,生成《从摆脱贫困到全面小康》《海上福州》《宁海往事》等多个“小而精”的新媒体产品。

  为构建“讲习所联盟”交流机制、讲习员“动态管理”孵化机制,福建省妇联举办“名师送讲”示范交流活动,以“奋勇争先 巾帼有为”“永恒的记忆”“平等花开三十载”等主题,开展巾帼讲习大赛,吸引培养了各领域“骨干”巾帼讲习人才901名。同时,依托骨干讲习人才,指导带动广大巾帼志愿者、女致富带头人、基层女干部、广场舞爱好者等组成“草根”讲习队伍,分众分类下沉到广大农村、社区、校园、“三新”组织等开展宣讲。

  为落实“1+X”宣讲机制,福建省妇联盘活当地资源,突出独特优势,全省各地联动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故事、八闽文化、高质量发展等主题故事。

  突出“基层沃土”,实践场景更有感

  据了解,福建省各地妇联以妇女群众和家庭需求为导向,坚持基层“点菜”,妇联“办席”,通过“宣讲+小记者”“亲子研学”“非遗传承”“爱心敲敲门”等实践服务,对妇女群众和家庭的关注点、需求点和兴奋点实现精准“投喂”,提升讲习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也是新兴领域发展的活跃地。各地通过“村村都有女主播”“00后青年女导演”“畲家拳女当家”“‘皂’福南岩姐妹团”“葡萄妹妹”等本土化讲习活动,通过“公益宣讲+技能培训”的形式,把电商直播、文旅讲解、手工制作、物流配送、视频制作、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免费送到“三新”领域妇女群体身边,送到妇女零工市场。

  “新时代巾帼讲习所”通过“宣讲、研究、引才、交流、体验、服务”六位一体的布局,实现了全省特色展陈阵地、理论研究成果、演讲人才、演讲作品等资源的统筹整合、高效利用,为全省“学习你我行”巾帼大学习大宣讲工作做好“加法”。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提供了宣讲近万场次,服务群众近60万人次。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解锁三大场景 创新理论“潮”涌八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2025-10-09 2 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