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公安联动 创新协作模式

“和煦站”打通妇儿维权“最后一公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在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社区警务室“和煦站”,一面承载着满满谢意的锦旗被郑重地送到社区民警高旭的手中。赠送锦旗的是小华(化名)的妈妈李女士。一年多来,正是这位“暖心人”的悉心指导与陪伴,让曾经深陷阴霾的小华走出困境,回归正常的生活与学习,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这温暖的一幕,是辽宁省首家由公安与妇联联合建立的沈阳市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站“和煦站”的生动缩影。自2024年3月6日成立以来,“和煦站”扎根社区,创新协作模式,为妇女儿童撑起坚实的守护伞。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以前处理家暴案件和家庭矛盾纠纷时,公安、妇联、街道、社区各管一段,衔接上难免有缝隙。我们一直在探索通过多元联动开展维权服务来破解这一难题。”沈阳市皇姑区妇联负责人坦言。而“和煦站”的成立,彻底打破了这种分散化的服务模式。作为“和煦站”站长,社区民警高旭不仅是公安力量的代表,更串联起一支由40多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巾帼志愿者团队,其中包括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形成了“公安权威加持+妇联暖心关爱”的立体服务网络。

  2024年8月18日,社区居民李女士多次报警,称孩子小华在家打人,疑似有精神问题。有着多年基层调解经验的高旭没有简单下定论,而是敏锐地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可能源于心理层面。于是,她第一时间联系到沈阳市妇联的巾帼志愿者、心理咨询师朱开宇老师,两人携手为小华展开了为期一年的心理帮扶。

  从耐心倾听小华的心声,到一步步引导他释放情绪,再到帮助他重建对生活的信心,高旭和朱开宇用专业与坚持,让小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看着如今充满朝气的儿子,李女士直言:“这样的转变,我以前想都不敢想。”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

  “出警解决的是当时呈现的紧急情况,但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通过回访才能了解。”高旭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每天上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开辖区的警情记录,只要是涉及婚姻家庭和未成年人的出警,都会第一时间进行回访。很多严重的家庭问题,正是在电话回访中,当事人才愿意敞开心扉倾诉。

  “和煦站”的服务不止于站内调解,更主动延伸到社区与校园的各个角落。北陵社区周边学校多,居住着大量学生和家长,针对这一特点,“和煦站”定期举办沙盘心理活动,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让孩子们在沙盘游戏中释放压力、表达自我。同时,公安民警则负责开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普法宣传。

  从“社区小事”到“社会基石”

  从最初一个人的警务工作室,到如今40多名志愿者组成的妇女儿童维权站,高旭越发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分量与意义。在她看来,社区里的小事要在社区内化解,家庭中的矛盾要在身边解决,一个个和谐的家庭才能构筑起和谐的社会。

  随着“和煦站”被越来越多人需要,高旭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今年,在辽宁省妇联的“巾帼续航计划”中,她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目前正在备考心理咨询师。她深知,只有自己足够专业,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让“和煦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如今的“和煦站”,不仅是一个维权服务的站点,更成为传递温暖与希望的平台。它守护着妇女儿童的权益,用主动服务与专业帮扶,化解着家庭与社区的矛盾。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和煦站”打通妇儿维权“最后一公里”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2025-10-09 2 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