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创业到百人传承,在妇联“她创联盟”的支持和帮助下,王小丽的尺糕房成为巾帼共富工坊的典型标杆。

巧手做尺糕 携手共富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钱天艳

    王小丽正在直播展示非遗尺糕。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钱天艳

  “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尝相思糕点坊’直播间,今天我们还是继续来学习怎么制作尺糕哦,需要现场学习的可以点头像进群,加我微信。”……每天早上七点半到八点,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武原街道“尝相思糕点坊”的店铺里,王小丽正在一边直播一边教大家怎么制作尺糕。

  “尝相思糕点坊”是海盐一家以制作尺糕为主的巾帼共富工坊。“尺糕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婚庆喜事必吃的一道传统糕点。”这家巾帼共富工坊负责人、海盐传统糕点尺糕传承人王小丽通过不懈奋斗,创下了自己的“共富成绩”:自2020年以来,她不仅吸纳了周边待业宝妈帮忙制作尺糕售卖,实现了灵活就业,还通过网络直播和现场教学,带动了全国106人开办了实体尺糕店,实现了创业增收。

  宝妈创业 开启非遗尺糕之路

  王小丽最初接触尺糕,是因生活所迫。“2017年,我因为生二宝辞去了工作,待业在家,失去了收入。一次无意间吃到婆婆做的一份尺糕,但因为这种糕点工序复杂,一般都是逢年过节大家才会做来吃。我便让婆婆教我,就这样,她把这门老手艺传给了我。”王小丽说起创业初心,她希望自己能手艺傍身,用美食来创业,把传统手艺“玩”出新花样。

  创业的过程不易,幸好有“娘家人”送来的暖心服务,给了她坚定走下去的信心。2020年,关注到王小丽的海盐县妇联,主动将她吸纳进“她创联盟”,给予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街道妇联还帮她争取到了135平方米的店铺,免租4年,帮助她成功创办了“尝相思糕点房”。

  为更好地推广尺糕,王小丽借鉴了全国各地的糕点造型和寓意,做了适合乔迁的步步高升款尺糕、适合学子的定胜糕、状元糕和金榜题名糕等,改变了尺糕原本造型和口感单一的状况。慢慢地,她的产品在朋友圈中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反哺社会 带领宝妈们灵活就业

  自己的工坊名气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后,王小丽也想着能不能帮助到更多的姐妹。“周边有很多待业在家的宝妈,她们有着照顾家庭的需求,无法从事常规的全职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她们渴望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收入。”作为过来人的王小丽,深知其中的不易与辛酸。

  于是,她主动招聘宝妈们来自己的工坊工作,耐心地教她们制作尺糕的每一道工序:从准备原材料,到运用模具制作出精美的样式,再到把控蒸煮的火候和时间。在她的指导下,数十位宝妈逐渐掌握了制作尺糕的技巧,不仅实现了家门口灵活就业增收的梦想,还成为工坊的得力助手。其中两位宝妈也在孩子慢慢长大后,从临时工变成了店铺里的全职员工,月增收近6000元。

  直播教学 让非遗尺糕走向全国

  “家人们,我们先用筛子从模子底一点点地均匀铺粉,然后在每一个方格中间放勺豆沙,再铺上粉并将粉压实,接着用小尺将多余的粉刮掉,尺糕底部变得平整起来……”

  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知道尺糕,王小丽开起了直播教学。“原本我只想多吸引人气,但在一次直播中,屏幕上跳出一条信息:能不能来现场学,因为自己失业在家,想学会了开家尺糕店。”王小丽感慨,网友的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她的心波。她当即应了下来。

  两天后,王小丽便迎来了第一位“求学者”,来自江苏的张姐来到工坊跟着她学习手艺,王小丽则毫无保留地将全部技艺教给了她。如今,张姐在老家也开起了红火的尺糕店,年收入十余万元。

  这之后,王小丽尝到了“授人以渔”的甜头,便开启了现场教学的帮扶之路。教学期间,尺糕模具成了困扰王小丽的一个难题——模具的款式日新月异,不同场合需求不同,而且学员来自天南地北,风俗习惯各异。单一的模具已不能满足需求,但重新开模具价格昂贵,无疑增加了成本。

  怎么办?王小丽灵机一动,创新延伸了定制模具的赛道。以往制作尺糕的模具都需要手工雕刻,费时费力,更新慢而且制作的材质是普通木头,容易发霉开裂变形。现在,王小丽创新引进了3D打印磨具技术,使用的新型材料不仅性能稳定、轻巧、不易发霉,而且还能及时更新,一天内就能设计完成一个尺糕模具,价格也相对便宜,受到了学员们普遍欢迎。当前,她创新研发的上百款模具造型已销往全国各地。

  据了解,目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学员达百余人,有的回老家开了特色糕点店,有的在黄山等旅游景点打造了打卡网红店。“未来,我计划开设‘非遗尺糕制作体验馆海盐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非遗尺糕,亲身感受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王小丽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妇女报职业女性 8巧手做尺糕 携手共富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 钱天艳2025-10-09 2 2025年10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