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在背诵时,是喜欢默读还是朗读?哪种方式记得更快呢?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大声朗读记忆,其背后有什么科学道理?
原来,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并在需要时提取的复杂过程。根据保存时间的长短,它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而要让一段信息真正“扎根”为长期记忆,主要依赖于大脑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的加强。
就像在大脑中不断踩实一条小路,走得越频繁,路径就越清晰,信号传递就会越来越顺畅,记忆也就越牢固。而那些久未使用的连接,会逐渐淡化,甚至被废弃掉。
加拿大某研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比较了朗读、手写、打字与默读4种方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凡是涉及“生产动作”——无论是说出来、写下来,还是敲击键盘,记忆表现都优于默读,其中朗读带来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者将这一现象命名为“生产效应”。大声朗读的记忆效果尤为突出,关键在于它实现了多感官的高强度协同。
默读主要依赖视觉通道,手写和打字激活的是视觉和运动通道,而朗读则是一种“多感官协同”。由视觉输入文字,相关肌群运动发出声音,听觉系统再接收声波反馈——这种“视觉-运动-听觉”三重刺激能够增强神经回路的活跃程度,加强记忆。
此外,大声朗读天然具有抑制分心、聚焦注意力的作用。当我们朗读时,大脑很难走神,从而能够迫使注意力集中于当前需要记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