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发现

发酵食品肠道最喜欢的超级食物

  近日,多项国际研究共同指向一个惊喜发现:长期摄入足量发酵食物的人群,社交焦虑感显著低于普通人群,同时在体重控制与情绪调节上均表现出更优状态,“肠道—大脑”轴的联动效应正被逐步揭开。

  权威研究佐证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团队的对照实验显示,将70名社交焦虑症高危者分为两组,干预组每日摄入包含酸奶、纳豆、泡菜在内的3种发酵食物,对照组保持常规饮食。

  8周后,干预组社交回避量表评分降低23%,大脑杏仁核(焦虑情绪核心区域)活跃度下降18%,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体重管理方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追踪500名志愿者两年发现,每周食用发酵食物≥5次的人群,体脂率平均比对照组低3.2%,腰围减少2.1厘米。情绪调节方面,每日食用发酵食物者抑郁情绪检出率仅为6.8%,远低于不食用者的15.3%。这与前面的研究结论形成呼应——富含发酵食物的饮食可使感知压力量表评分降低19%。

  作用机制揭秘

  “发酵食物的益处本质是肠道健康的外在体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东指出,发酵过程中滋生的益生菌是关键媒介。以双歧杆菌为例,其不仅能抑制肠道有害菌繁殖、减少炎症因子释放,还能通过“脑肠轴”向大脑传递信号,调节神经递质分泌。

  具体而言,益生菌可促进“快乐激素”(血清素)前体物质的合成,人体90%的血清素由肠道细胞产生。同时,发酵产生的乳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能透过血脑屏障,抑制杏仁核过度激活,缓解焦虑反应。在体重管理上,这些代谢产物还能调节肠道渗透压,减少脂肪吸收,并改善因菌群失衡导致的消化吸收不良问题。

  四类黄金发酵食物

  日常饮食中,四类发酵食物堪称“健康性价比之选”。乳品发酵类,如酸奶、奶酪;豆类发酵类,如黄豆酱、纳豆、豆豉等;粮食发酵类,如馒头、面包、米醋等;蔬果发酵类,如泡菜、酸菜、果醋等。

  营养学家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发酵食物量可参考“1+1+1”模式:1杯无糖酸奶、1小份(约50克)发酵豆制品或泡菜、1份发酵主食。但需注意“三选三避”:选天然发酵而非添加剂调制的产品,选低盐低糖版本,选活性益生菌含量明确的食品;避免过量食用高盐高油发酵品,避免与抗菌药物同服(需间隔2小时以上),避免食用变质发酵食物。

  如果将发酵食品巧妙融入一日三餐,能持续获得诸多益处。当发酵食品的活性因子悄然穿过胃酸屏障,在我们的肠道内安营扎寨,一场无声的抗炎战役就打响——那些沉睡的免疫细胞被唤醒,血管壁上的脂质斑块被清除,连大脑神经也获得了抵抗萎缩的盾牌。

中国妇女报新闻 4发酵食品肠道最喜欢的超级食物 2025-10-11 2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