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全球巾帼期盼 共绘平等发展蓝图

——中外妇女热切期待全球妇女峰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舒帆 宿琳

  □ 见习记者 车雨萌

  丹桂飘香,金秋送爽。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将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也是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中外女性怀揣着对平等与发展的热切期盼,期待这场盛会为促进全球性别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注入新动力。

  共同的愿景:对平等发展的全球期盼

  尽管来自不同国家、身处不同领域,全球女性心怀共同的愿景,追求平等权利、渴望平等发展机遇。

  “期盼着全球的女性,不管在军营、田野还是各行各业,都能够拥有平等的机会,勇敢地追逐梦想,活出精彩的自己。”江苏淮安盱眙县社区书记、我国首位航母女操舵兵徐玲,曾经守护航母深蓝、如今扎根田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突破职业边界的可能,她道出了无数女性的心声。

  来自墨西哥的中国传媒大学留学生美洁表示:“希望全球妇女峰会能够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知识和经验,激励更多女性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来自缅甸的雅达娜深情展望:“让我们共享这份希望,共同创造一个让所有女性都能闪耀光芒的未来。”

  作为长期关注女性发展的国际组织代表,来自多米尼克国的丝路青年论坛国际部负责人爱莎注意到中国女性和青年在创新、绿色转型和国际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希望这次峰会能进一步放大全世界妇女和女孩的声音,让她们作为创新者、决策者和变革推动者,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

  生动实践:在各领域绽放巾帼风采

  从思想共识到实践突破,中外女性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深刻内涵。

  中国女性成长轨迹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96岁的郑小瑛在指挥台上坚守数十载,用指挥棒打破了“交响乐指挥是男性专利”的偏见。“我的‘幸运’来自亿万姐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砥砺前行的奋斗,推动了性别平等。”她动情地说,“这才使得中国女音乐家也能走在时代前列,携手全球妇女投入共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进程。”

  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女性力量蓬勃生长。扎根四川青川山乡16年的赵海伶,带领团队把深山优质农产品变成致富好物,见证了农村妇女成为村庄建设的主力军,“我坚信乡村振兴中妇女的力量必定更加耀眼。”

  在科技领域,“她力量”同样熠熠生辉。“95后”工程师郭东妮带领团队研发出的AI智能验布机,误检率低于0.1%,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现在女性的自由度更高了,社会环境的改变让我更自信,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不少外国女性来到中国,在参与中国火热的发展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绽放夺目光彩。来自德国的蒋爱琼扎根浙江省宁波市二十余载,从事孕产和心理创伤咨询服务。“近些年来,中国在孕产护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尤其是在医疗领域。我为能参与到这些变化中感到自豪。”

  来自危地马拉的塞莉娅在武汉大学执教。她由衷赞叹:“我身边有女同事深耕学术,有女大学生勇敢创业,不同文化背景的我们并肩前行、彼此托举。”

  作为新华社国际部的外籍记者,来自埃及的兰萍在采访中遇到过许多在逆境中奋斗的女性:“她们激励我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也教会了我,女性能够达到的成就是没有界限的。”

  赋能未来:期待峰会深化全球合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球妇女对即将召开的峰会寄予厚望,期许峰会不仅是理念交流的平台,更是务实合作的起点,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国度的女性。

  资源链接与经验互鉴是女性的共同期待。“90后”创业者曾丹从基层服务员成长为餐饮企业董事长,期待“世界各国女性能超越地域文化与行业的差别,既分享成功经验,也共解发展难题”。在浙江省湖州市瑶里村,1996年出生的黄彬彬负责全村运营。她希望进一步挖掘乡村女性发展潜力:“期待更多基层和乡村女性的发展被更多人看见,也希望看到更多不同国家在解决女性创业和发展问题上好的方式和方法。”

  科技创新成为赋能女性的重要抓手。来自纳米比亚的罗莎期望:“我们应开展智慧协作,运用科技推动人类发展,为女性赋能、促进社会进步。”郭东妮则结合自身科研经历提出,期待针对各国急需改变的突出问题开展深度讨论,通过思想碰撞寻找解决方案。

  这些具体而迫切的期待,凝聚了全球妇女对峰会的共同愿景,也寄托了她们对美好未来的深切期盼。

中国妇女报综合新闻 4凝聚全球巾帼期盼 共绘平等发展蓝图 2025-10-12 2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