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月经带”仍是绝大多数女性的选择,这种由布料制成的卫生用品,不仅清洗烦琐、携带不便,更因缺乏科学的防护设计,极易引发妇科疾病,给女性身心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彼时,福建晋江的企业家、恒安集团创始人、原总裁许连捷在深入了解这一情况后,内心萌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女性的健康不该被忽视,我要生产出人人用得起、安全又卫生的卫生巾。”
1985年,经过反复研发与调试,一卷印着“安乐”字样的卫生巾在恒安集团的厂房中正式下线。“安乐”二字承载着创始人最淳朴的愿景——让广大女性在特殊时期能“安全快乐”。然而,产品的诞生仅仅是第一步,将这样一款产品推向市场,其难度远超想象。
当时社会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和接受度很低,恒安的推广团队刚一上路便遭遇重重阻碍。最现实的难题是招不到女业务员。无奈之下,许连捷只能亲自带队,领着一群男员工穿梭于大街小巷跑市场、做推销。
每当他们走进商场说明来意,店主们往往面露难色,甚至不等详细介绍便婉言拒绝,“这类产品和我们店里的货不搭调”“摆出来不好看,影响其他生意”,类似的理由一遍遍重复,背后藏着的是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偏见与回避心理。更刺耳的是旁人的调侃与嘲讽,“整天捣鼓这些东西不害臊吗”,这些话语像针一样刺痛着团队成员的心。即便承受着冷眼与非议,产品的销路依旧毫无起色,仓库里的“安乐”卫生巾越堆越高,刚起步的恒安面临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危机。
在无数次碰壁后,恒安团队终于幡然醒悟:产品卖不出去的根源,不在于质量优劣,而在于大众认知的缺失。“要打开产品的市场,首先得扭转人们的固有观念。”这一共识成为恒安破局的关键。1986年,港剧《八仙过海》正以席卷之势风靡全国,从城市到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守在电视机前追剧,其片头广告位自然成为各大商家争夺的焦点,竞价异常激烈。
当时,拿下这一广告位需要3万元费用。对于一家刚刚起步、资金周转本就紧张的小厂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天价”开支,一旦投放效果不及预期,公司很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是选择保守经营、留存资金“保命”,还是孤注一掷,通过广告扭转困局?恒安团队召开了无数次紧急会议,每一次讨论都伴随着激烈的思想碰撞。最终,许连捷一锤定音:“女性健康事业值得我们冒险,这笔钱必须投!”
随着电视剧的持续热播,广告效应逐渐显现,订单如雪片般从全国各地飞来。
到1991年,“安乐”卫生巾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已超过41%,稳稳占据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位置,“安乐”二字甚至成为许多消费者口中“卫生巾”的代名词。更深远的意义在于,短短几年间,中国女性对卫生巾的使用观念从几乎空白实现了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