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同行动”实现“命运与共”

——专家解读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龚怡臻

  10月13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在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 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的主旨讲话,就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阐述中国主张,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凝聚团结合作的磅礴力量。相关专家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立意高远、论述精辟、内涵丰富,为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指明前行方向。

  将妇女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

  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倍感振奋,“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坚持将妇女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

  作为长期从事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的学者,贺丹表示,在中国快速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女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受教育水平的显著提高,到政治与劳动参与率位居世界前列,再到妇幼健康服务水平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指出:“中国坚持将妇女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丽认为,这将引导妇女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梦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农村妇女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也是乡村治理与文化传承的关键角色。要鼓励妇女更多参与乡村事务、社会治理,为有效治理注入女性智慧。”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新时代的中国女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全过程。”山东女子学院教授王慧表示,从4416万农村妇女脱贫,到女性在高等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崛起;从100多部单行法律法规织密妇女权益保障网,到“半边天”在各行各业绽放光彩,“中国实践充分印证了‘妇女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宏阔实践’的深刻逻辑,为全球妇女全面发展贡献了生动样本。”

  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

  “法治是保障妇女权益的重要路径。”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教授刘小楠表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中关于“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的内容,对法律研究者、法律实务工作者和法学教育者而言,具有直接的纲领意义,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规范命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妇女权益保障,将其系统纳入法律法规,上升为国家意志,内化为社会行为规范,形成并完善了以宪法为基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主体,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法治保障体系。国家层面和31个省(区、市)建立了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促进从法律政策源头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刘小楠表示,“内化为全社会的文明共识和行为准则”要求通过立法、执法、司法的协同,把平等价值转化为具有明确构成要件、法律后果与责任机制的规范命题。“特别是将反歧视、反暴力、平等就业、平等受教育等核心领域的实践经验提炼为可操作的法律规则,实现保障妇女权益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增强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从而推动发展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轨道。”她说。

  在杨丽看来,应当持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体现对妇女权益的保障,如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土地权益、维护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等,为妇女平等发展营造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时,应拓宽妇女参政议政渠道,支持妇女广泛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她说。

  “这次全球妇女峰会应成为法律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的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为强化妇女权益法治保障贡献力量。”刘小楠说。

  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马焱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将妇女发展议题置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框架下,提出了一系列加速妇女全面发展的中国理念与行动方案,为破解当今世界妇女事业发展的结构性难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指出,全球妇女命运与共。对此,马焱深有感触,“过去30年,中国从‘积极参与者’成长为‘关键贡献者’‘重要引领者’。”马焱表示,这一角色跃升的根本动力,源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实践与制度优势所赋予的深厚底气。“中国通过自身探索,走出了一条将男女平等、妇女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独特道路,创造了让亿万妇女命运发生历史性改变的实绩。”

  “中国的贡献,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妇女发展成就,更在于通过自身的成功实践与系统的国际倡议,将妇女与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具体化、路径化,为全球性别平等事业注入强大的确定性与新的希望。”马焱深信,“命运与共”是通往更加平等包容美好世界的重要路径。”

  针对妇女全面发展面临的复杂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提出了“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4点建议。在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所长孟广宇看来,这既是对北京世妇会精神的传承,也是对当前全球发展事业的积极回应,“中国通过自身发展经验,转化为国际合作的务实行动,正体现了大国担当。”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尹旦萍表示,这些建议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将妇女事业与和平安全、经济发展、权益保障、国际合作等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理论框架,为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

  “全球妇女峰会必将以其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载入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史册,成为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尹旦萍说。

中国妇女报2025全球妇女峰会 特刊 3以“共同行动”实现“命运与共” 2025-10-14 2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