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韵曦 文/摄
“期待更多女性能在国家制度保障与时代机遇中,凭借自身努力与开放心态,在各自领域实现人生价值,共同为全球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后,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围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开幕式的主旨讲话,结合自身科研实践与女性科技工作者视角,与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分享了对妇女事业发展、数字赋能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的深刻思考。
制度保障是妇女发展的坚实根基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讲话深刻且务实,就重温北京世妇会初心、加速妇女全面发展新进程提出的4点建议精准回应了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核心需求。”乔红说。
乔红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营造有利于妇女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有着深刻感悟。她坦言,这句话让她深切感受到国家对妇女儿童发展的重视,“我们国家为妇女和儿童创造了非常温暖的环境,让我们拥有了更多平等发展的机会。同时,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刚好与良好环境形成呼应——好的环境与高质量的动力形成了和谐统一。”
对于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到的“共同构建保障妇女权益的治理格局”,身为科研工作者的乔红有着切身体会。“一系列具体举措从制度层面打破了女性科研人员因家庭责任、生育等因素面临的困境,真正让女性在科研赛道上拥有了平等的竞争权利。”
而习近平主席讲话中提到的“共同书写促进全球妇女合作的崭新篇章”更让乔红深感自豪。“这一点不仅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共鸣,更体现了中国在全球妇女事业中的领导力。”
让技术成为妇女成长的“加速器”
谈及“合作”与“融合”,乔红自然地将话题延伸至自己深耕的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
“具身智能本质上就是一种‘大融合’,需要数据与实体的融合,需要‘大脑’(决策系统)、‘小脑’(控制系统)与本体(执行系统)的深度融合。”她认为,这种“融合思维”与妇女事业的发展逻辑高度契合,无论是妇女权益的保障,还是妇女潜能的释放,都需要制度、社会、个人的多方融合。
“就像具身智能需要打破技术壁垒一样,妇女事业也需要打破性别偏见、资源壁垒,只有在融合中才能找到发展的新路径,再加上制度的坚实保障,整个社会才能实现更均衡、更包容的发展。”乔红说。
数字赋能为妇女事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环境。在乔红看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妇女发展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数字技术是惠及全社会的,但给妇女带来的帮助更具针对性。比如借助数字平台,足不出户便能对外传递个人信息、自主学习新知识,尤其对偏远地区的妇女而言,能帮助她们打破地理与资源限制,让她们能平等参与到社会发展中。”
同时,乔红也指出了女性在数字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反过来,女性科研工作者也能发挥细腻、共情、注重细节的特点,推动技术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让技术更好地贴合人的实际需求。”
以“坚定、开放、乐观”实现人生绽放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绽放的时间,而每个人的绽放都离不开历史洪流带来的机遇。”乔红这样感慨。
她进一步阐释:“抓住机遇,在最好的时光实现价值,并非易事,因为人在成长中总会有困惑、迷茫,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适应力也需要慢慢积累。”正因此,她认为,“我们需要更好的环境和制度为每个人的发展指明方向,让每个人都能在最好的时间有机会绽放光芒。”
站在全球妇女峰会的新起点,乔红以 三个关键词,向广大女性科技工作者送上鼓励:“首先要‘坚定’,只有锚定自己的信念与热爱,才能在科研道路上不受外界干扰,专注前行;其次要‘开放’,科研不是闭门造车,要愿意倾听不同声音、接纳多元思想,学会换位思考,以开放的心态汇聚更多智慧;最后要‘乐观’,科研路上难免有挫折,保持乐观才能吸收正能量,在困境中找到突破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