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妇女同心协力,以“她”行动重建家园

深秋,又见小院花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张书记!张书记!”……站在路边,承德市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党委书记赵宁冲着一拨正在平整土地的妇女喊。一个高高的女人闻声停下手中的活儿,往马路上回看一眼,走了出来。

  “又一块地整出来了?”赵宁问。

  “是,得赶在11月初上冻前把冲毁的田都平整出来。”高个子女人说。

  “这是马营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淑云。”赵宁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这是一张熟悉的面孔。记者突然想起来,这不就是两个月前新闻报道里在抢险救灾安置点忙碌的女支书吗!

  今年7月中下旬,河北省承德地区连续强降雨导致山洪暴发,滦平、兴隆等多地遭受洪涝灾害。

  洪水退去后,河北省承德市立即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承德市委书记柴宝良在会上指示,“要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以务实有力举措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重点工作,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温暖。”

  承德市妇联迅速作出反应,启动“灾后重建 巾帼行动”:开展“双百双进”直通车活动,邀请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抢种抢收;联系人社部门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帮助受灾妇女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动员女企业家协会、妇联执委、爱心爸妈、婚姻家庭调解员等社会爱心力量,为受灾困境妇女儿童家庭提供切实帮助。

  日前,记者深入受灾较严重的滦平县、兴隆县、双滦区实地走访,看到了一幕幕生动而感人的场景,感受到家园恢复重建中的巾帼担当。

  “不能只等着国家来救助,咱们得自救!”

  8月初开始,马营子村的早晨“醒”得格外早。

  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张淑云都会在村民微信群里把活儿安排妥当,村民们随即动了起来。“家家都出人,妇女占了一多半。大伙儿说,不能只等着国家来救助,咱们得自救!”

  塞外的阳光毒辣,晒得人睁不开眼,十几名妇女用铁锹处理着泥石流冲下来的碎石块。

  张淑云说,这样的碎石块地,没法儿用机器,只能用铁锹挖、手扒拉,“在封冻前,我们要把村里的250亩地全部整理好,这样才不耽误明年春天种粮、种菜。”

  “张书记每天起早贪黑带着我们一起干,我们也不能拖后腿,大家互帮互助,家园很快能恢复建设好。”脸庞被晒得黝黑的护林员李淑梅说。

  如今,马营子河显然宽了许多,河水湍急地流淌着。穿过村民临时搭建的小桥,记者看到村里的路和小广场都平整通畅了,“被冲坏的59户B、C级房屋已修缮完毕,3户D级房屋正在建设主体。村里塌方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正在修筑。”张淑云边走边介绍。

  走进一户人家,干净整洁的小院已看不出曾被洪水毁坏的样子。冲毁的院墙被重垒、粉刷;被水泡了的床、家具、电器焕然一新;新盘的炕、新接的暖气管道,正迎接着冬天的到来。

  屋里正中央,大朵的杜鹃花开得正艳,“我爱养花,明年春天我想把院子里都种上花、种上菜,到时候你们再来我家,一定春色满园。”女主人关淑莲爽朗地说笑着。

  两个多月的时间,“80后”乡党委书记赵宁几乎没回过家,她心里装着马营子乡10个村子恢复重建的“时间表”:“百姓受损的耕地10月底前要全部恢复完成,保证明年春耕备播;82户D级房屋11月中旬之前必须完成主体修建,确保村民温暖过冬;还要加快推进公共基础设施的恢复提升,统筹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每一天都不容易,但勇敢面对就好。”赵宁说。

  “大家伙心稳了,我也就心安了”

  离开滦平县,记者来到双滦区烧锅村,这是一个位于滦河边上以种植养殖为主的村子,全村蔬菜大棚和养殖大棚加起来有300多个。

  今年58岁的何秋香当了30多年村妇联主席,这些日子,她每天骑着小摩托在家、地里、村委会之间不停穿梭。“我要仔细统计每家每户的损失,上报清楚。同时,还要宣讲政策安抚受灾的村民,联系保险公司理赔,确保将乡亲们的损失降到最低。”

  村中的低保户朱风林正在破损的大棚里收拾。他告诉记者,7月正是第二茬黄瓜上市的时候,他才卖了一趟,不想赶上了这场大水,几个月的辛苦全打了水漂。

  水退后,生性坚强乐观的朱风林带着一家人开始自救。他们用装满土的袋子垒砌被冲毁的围墙,用铁锹把棚里的淤泥清除出去。

  “咱要靠自己的双手把好日子找回来。”谈及未来,朱风林充满希望,“我们想尽快建起一个大棚,争取11月初种些小菜,还能赶上春节期间卖个好价钱呢!”

  走在村中,何秋香对各家大棚的情况如数家珍,却顾不上自己家被洪水冲掉的四个大棚。她说:“先紧着把大家伙眼前的需求协调好,大家伙心稳了,我也就心安了。”

  “一起努力,难关会过去的”

  两天多时间里,记者走访了三个县(区)多个村子,与庭院女主人、种植养殖大户、民宿经营者攀谈,他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互助,让人动容。她们感恩党和政府的关怀,对重建新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力量。

  来自隆化县的年轻夫妻刘占坤和史金丽,2018年到滦平县红旗村流转了2600亩地种植蔬菜。今年,还差3天就上市的白菜、大葱一夜之间全被大水冲毁。

  “哭也没用,赶紧抢种就是最好的应对。”8月中旬,夫妻俩和雇佣的妇女用两天两宿种下了300亩娃娃菜。看着绿油油、长势很好的菜,夫妻俩的脸上有了笑容,“能挣回来一些是一些,我的损失减少了,在我这儿务工的村民的损失也能减少。”史金丽说,常年有30多名妇女在这儿做工,每人每年至少能挣两三万元。

  “一起努力,难关会过去的。”刘占坤说。

  兴隆县六道河镇五道河村的齐淑萍,在村里经营着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的民宿,7年来不仅带动村里的妇女就业,还把农家产的小米、水果等土特产品卖给游客。

  “我们这儿山清水秀,空气好,北京、天津的游客常来玩儿,少则住四五天,多则住一个月。”齐淑萍望着已夷为平地的民宿回忆。

  齐淑萍说她会继续经营民宿,政府安排了重新选址,明年6月底前会把房子建起来。“明年‘十一’,我的新民宿准能开张,到时欢迎北京、天津的游客再来玩儿。”齐淑萍热情地说。

  在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的山谷田园,一棚棚的草莓苗,绿意盈盈。巾帼女能手、村直播带货第一人林艳会正在棚里劳作。“虽然今年草莓比往年要晚熟半个多月,但还能赶上春节之前采摘,这一茬应该能卖个不错的价钱。”记者看到,山谷田园内132栋高标准大棚已完成清淤,其中108栋已经完成草莓苗和佛手瓜尖的栽种,其他损毁严重的大棚,也在加紧修复。在各界的支援下,大贵口村的生产生活步入正轨,温暖的“烟火气”又升腾起来。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深秋,又见小院花开 2025-10-18 2 2025年10月1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