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巧妙探讨了多项现实议题:女孩在科技领域面临的性别歧视、科技对生活的过度侵入,以及青少年对自主权的渴求……这个关于决心、友谊与科技失控的冒险故事令人手不释卷。”
——《柯克斯书评》
■ 陈若葵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手机变成了一双“隐形的眼睛”,每天24小时盯着你的一举一动,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听起来有点儿可怕,对吧?
小读者,在智能手机深度融入生活的当下,手机确实给你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和乐趣,但你们因电子产品和父母产生的矛盾是不是也多起来了?由译林出版社与小译林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长篇青少年小说《手机战争》围绕手机展开了一场家庭博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描写的青春期的迷茫、家长的焦虑,以及亲子间从冲突到理解等内容,跟你们的生活是不是很贴近?
阅读加油站
《手机战争》是美国童书作家埃米·诺埃尔·帕克斯创作的,看来因手机引起的亲子矛盾在全球普遍存在。
作者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基础教育学教授,曾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很了解孩子,创作了多部青少年小说、戏剧,包括《勇敢的夏天》《莉亚和贝克特的魔法》《差点亲吻的量子奇事》;而《当数学成为儿童的游戏:在玩中学数学》则是一本教育类图书,作者提倡将儿童的数学学习与游戏相结合,通过游戏化教学手段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帮助他们习得数学知识,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轻松过渡。
她的作品多次入选《学校图书馆杂志》年度好书、银行街教育学院年度好书、《柯克斯书评》中年级年度好书等,《手机战争》入选金圆顶图书奖。本书译者孙玮是拥有20多万粉丝的英语博主,翻译作品有《公主传奇》《狼王的养子》《魔柜小奇兵》。
它告诉我们
《手机战争》的女主角——12岁的艾芙丽的手机里被妈妈安装了一个叫“红宝石鞋”的应用程序,这个程序就像一双会追踪的魔法鞋,她去哪儿、跟谁打电话、短信内容、午餐吃了什么妈妈都能知道,即便她在图书馆的某个地方待久了,妈妈也会打电话来。她想一个人安静地待一会儿,去小秘密基地,看书、画画,或者只是发发呆……这些都是办不到的。
书中情节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冲突。艾芙丽想尽办法摆脱母亲的监控,她尝试关闭定位、删除软件,甚至与母亲发生激烈争吵。而母亲则坚信自己的做法是为了女儿好,不断加强对她的管控。
更可怕的是,有着同样烦恼的同学麦克斯告诉艾芙丽,“红宝石鞋”程序即将升级,会增加随时打开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功能,他们即将失去仅剩的一点儿自由。于是,他们决定去寻找那个神秘的“红宝石鞋”应用程序开发者莱德·沃力拜克。
他们要躲过父母的手机追踪,假装乘上编程夏令营的大巴离开,实则潜伏在大学校园寻找软件开发者,试图阻止程序更新。在这个过程中,艾芙丽和麦克斯经历了好多事情:他们一起在图书馆里寻找线索,在校园里躲躲藏藏,最终成功见到了开发者,还解开了一个个谜题……你知道吗?他们发现了许多人都没发现的莱德·沃力拜克身份之谜!喜欢解谜的你肯定会读得津津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能解开一个个谜题,“代码少女”艾芙丽功不可没。艾芙丽热爱编程,她觉得写代码就像在魔法世界里施展魔法,用一行行代码就能创造出奇妙的东西。她的墙上贴满了历史上著名的女性程序员的照片,她很崇拜这些女性,因为她们在那个男人主导的世界里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然而,在学校的科技课上,巴林格老师有明显的性别偏见,默认“第一个解出题目的肯定是男生”,称赞男生是“天才少年”,并送上奖励。而当艾芙丽第一个解出谜题时,老师只说她的答案“挺可爱”。真实情况是,老师口中的“天才少年”用的是笨办法,并不如艾芙丽的解法简洁高效。
小说中还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女性——“红宝石鞋”应用程序真正的开发者的真实姓名是罗丽尔·克罗布,而非莱德·沃力拜克,她让艾芙丽更坚定了自己的爱好,也更自信了。
经过这次冒险,在克罗布和麦克斯的启发下,艾芙丽突然明白了:“我应该跟妈妈谈谈。”作者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还原了双方的矛盾与挣扎:艾芙丽在反抗母亲与体谅母爱间的纠结,母亲在严格管控与害怕疏远女儿间的犹豫,让两个角色真实得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她的妈妈也终于理解:爱不是控制,而是放手让孩子去体验。
边读边想
这部小说巧妙地将编程、科技知识与人文关怀结合。小读者,当你有了想法和情绪时,不妨像艾芙丽一样,和父母好好聊聊,勇敢表达出自己的思考。你可以学着勇敢地做自己,表达自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还有,不要囿于“女孩学理科不如男孩”“编程是男孩的事情”“女孩就应该温柔听话”等等说法,艾芙丽的经历告诉我们:性别不是能力的边界,偏见才是。不论男孩女孩,都不要被性别标签定义,应该搬开世人和自己心中那座成见的大山,从内心出发,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