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近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世界农业创新女性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平谷举行,此次论坛以“科技赋能女性”为主题,作为同期召开的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彰显了在农业创新领域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意义。
论坛汇聚了来自国际机构、妇联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众多代表,共同探讨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浪潮下,农业领域女性赋能的方法路径,更好发挥女性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科技创新的作用,助力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与农业女性发展双向奔赴
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女性参与度超过50%、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女性负责人比例超过35%、绿色经济领域妇女创业者参投企业达44.5万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女性占比超过1/4……论坛呈现了中国女性在农业创新实践中的卓越贡献,指出了中国女性已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郭晔介绍,中国的政策设计注重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一体考虑,在支持农村妇女发展方面,体现出“顶层设计与基层行动结合、上下互动推进”的特点。以《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为例,不仅关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也涵盖农村生活环境与农民数字素养提升,特别是将“巾帼电商”培育行动纳入政策框架,成为推动农村妇女数字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中国,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的沼气项目,减少了妇女家务劳动时间,使其投入到更具生产力的活动中。”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首席性别与包容性社会发展专家洛伊丝·瓦鲁古鲁·迈纳用生动的例子说明,当乡村女性拥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时,能够产生惠及家庭、社区乃至全球经济的多重回报。
从多元视角看科技赋能路径
数字工具、智能农业和创新平台正在重塑农村经济,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有效赋能妇女,使妇女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并成为农业变革的引领者?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提出未来农业领域女性发展应当关注的三个议题,即如何制定政策、设计技术以缩小农业领域性别差距,如何进一步提升女性领导力以助力构建更具韧性与可持续性的粮食体系,以及不同主体如何推进促进性别发展方案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提出“以妇女为中心的技术嵌入”理念,指出应当根据乡村女性需求建构数字素养能力建设的内容体系,着重挖掘乡村女性在内容创作、整合营销传播等方面的潜能,开发数字素养课程,推动乡村女性参与技术使用和创新,“成为领导技术变革的重要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李玉梅指出,中国在法律政策体系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性支持框架,法律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发挥重要作用,为科技赋能女性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需要注重具备科技、农业、法律和性别研究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技术变革的步伐,从源头上提出有利于农业科技赋能农村妇女发展的法律政策建议。
分享全球农业领域女性发展样本
来自国际机构专家、农业跨国企业和中国农业及科技企业的实务工作者展开深度对话,分享了全球农业领域赋能女性的实践经验与创新解决方案。联合国驻地协调员办公室主任萨尔瓦特·阿德南指出,联合国高度认可与中国的南南合作及三方合作价值,以“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为指引,推动粮农组织等机构制定协调计划,整合多利益相关方资源,协同应对挑战、落实优先事项,同时还与中国、拉美、非洲等深化合作,加速项目落地。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主任柯世明介绍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通过系统性举措推动性别平等的行动框架,保障女性平等受益,平等获取科技、决策工具、融资等资源,开展教育培训,帮助女性农民增产、增收、改善生活。
从中国乡村的繁荣发展到全球粮食安全的安全保障,“女性动能”正在书写农业发展新的绿色篇章。参会嘉宾纷纷表示,论坛有力证明了科技赋能女性对于激发农业活力、促进乡村繁荣、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极端重要性,并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号——投资于农村妇女,就是投资于农业的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