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亚菲
作为全球妇女峰会配套活动,“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成果展”10月14日在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拉开帷幕。展厅内,一张来自老挝的照片吸引了众多目光——2025年8月,老挝首都万象的“天才妈妈友谊工坊”正式启用,一场妇女非遗技能培训也随之温暖开启。
照片中,两位老挝妇女全神贯注,指尖翻飞下的竹藤,正一点点被编织成精巧的花篮。这幅摄于工坊现场的生动画面,如今正作为展览的一部分,向每一位驻足者静静地诉说着在非遗传承中生根发芽的中老友谊。
公益出海,万象启航
竹藤在指尖翻飞,笑容在眉眼间绽放——短短三天,万象的“天才妈妈友谊工坊”里,老挝学员们已能娴熟地编织出精美的托盘和抽纸盒。这是2025年8月,中老妇女非遗技能培训现场的生动一幕。
在全国妇联与老挝妇联的共同支持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与老挝妇女培训中心携手共建的这座工坊,正成为中老友谊的温暖纽带。来自中国广西和贵州的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倾囊相授,老挝五省一市的16名学员专注学习。
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全国妇联高度重视妇女国际交流交往,积极推动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作为全国妇联领导下,具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的慈善组织,依托国内开展公益项目的成熟模式,积极搭建国际妇女公益合作平台,这次首次在老挝建设“天才妈妈友谊工坊”并开展非遗技能培训,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部副主任、“天才妈妈”项目负责人赵光峰介绍说,“天才妈妈”公益项目是聚焦妇女发展的一项公益帮扶行动,项目以非遗传承为纽带,通过建设“梦想工坊”,开展技能培训、交流展示、市场对接、设计赋能等多种途径帮助非遗手工艺从业女性居家就业,增收致富。项目历经6年实践,截至目前,已经在中国22个省市建成50家梦想工坊,帮助近十万妇女通过双手改变命运,让她们从乡村走向城市、走上国际舞台,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本次在老挝落地首个‘天才妈妈·友谊工坊’,建成标准化工作空间,集中展示中老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并将由老挝妇联安排专人运营,在此开展妇女技能培训、文化交流、产品展销等活动,为两国妇女互学互鉴搭建常态化平台。”赵光峰说。
技艺传承,织就希望
明亮的教室里,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制品和花花绿绿的竹篾摆放在桌上,桌前围满了认真学习的老挝学员。来自广西的藤编非遗传承人黄连将、贵州的竹编非遗传承人田雅嘉分别为老挝妇女手艺人开展系统的手工编织技艺培训。
“我教大家的是比较常用的物品,像编织的水果盘、能放绿植的小花盆,还有纸巾架和笔筒,学员们太热情了,把我带去的样品都留下用作研究啦!”黄连将讲起当时的热闹场面,仍然记忆犹新。
有的学员为了方便操作,干脆坐在地上手脚并用进行编织。热火朝天的学习场面,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就连我们的翻译老师,也跟着编起了竹手环。”回忆起当时的热闹场面,田雅嘉忍俊不禁。
课程从早上八九点开始,直到下午五点左右结束。午休时间学员们都舍不得休息,抓紧时间与远道而来的老师们交流技法。黄连将感慨道:“看到老挝学员认真钻研的样子,我深深感受到非遗技艺跨越国界的魅力,希望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
经过为期三天的讲解和培训,来自老挝五省一市的16名竹编带头人快速提升了编织技艺,共计制作完成128件精美的竹藤技艺作品。
学员代表苏达蓬激动地说:“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许多编织工艺的技巧与方法,还学会了如何选择原材料、如何运用工具,受益匪浅,我会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更多姐妹,帮助家庭不断增加收入。”
“我想把中国老师教过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给老挝的妇女姐妹们以及其他认识的人,提高大家的技能水平,增加收入。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参加中国姐妹们组织的培训。”45岁的邦·吴提冯赛来自老挝万象省逢洪县,通过这次培训,她收获满满。
“她们不断向我请教竹材处理、染色、编织技巧等细节,眼神里满是求知的渴望。我也将带来的工具全部赠予她们,希望这些‘种子’能在老挝落地生根。”田雅嘉表示,尽管语言不通,但对技艺与文化的热爱、对彼此的关照,让大家的心靠得很近。
文化交融,深化互鉴
“我们是通过全国妇联的联络部跟当地妇联建立了沟通。‘天才妈妈友谊工坊’当时的选址也经过了反复斟酌。”赵光峰告诉记者,由于该项目的运营模式至少要持续3年,所以地点的选择需要一个稳定的场所,并且要包含展示售卖的区域,项目最终选择在老挝首都万象正式落地。“我们项目的执行团队,提前去实地和老挝方进行过会谈,根据对方的需求又进行了包括工坊装修、课程细节的打磨等,最终才有令人满意的呈现效果。”
在培训现场,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代表团还为参训的老挝妇女发放了代表着友谊和关怀的“母亲邮包”,并赠送了来自“天才妈妈”项目贵州省枫香染受益妇女精心制作的手工艺作品,祝愿中老妇女心连心、手牵手、友谊长存。
“这次交流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在当地看到了很多手艺精湛的竹编工艺品。市集上不少原色的竹篮、竹编饭盒,上面的动物编织花色也处理得简练美观。”田雅嘉赞叹地说。
“就在9月中旬,我收到了一个国外的商单咨询,问我能不能做一批竹篮制品。我一看,老挝的产品正符合嘛!最近正在接洽后续相关事宜。”对于今后能够促成更多合作、助力老挝的姐妹们创收,黄连将信心百倍。
据了解,未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在全国妇联的领导下,与老挝妇联妇女培训中心建立长期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跟踪培训效果、优化课程设置、指导产品开发等方式,切实提升老挝妇女的就业创业能力,为推动妇女可持续发展,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为持续构建牢不可破的中老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