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未曾还片甲 英魂驻此障长沙

这片土地,他们曾用生命守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邵伟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邵伟

  汨水南岸,群峰肃立,影珠山上,松柏常青。这片浸染热血的山巅之上,庄严肃穆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傲然伫立,碑身镌刻的“倭寇未曾还片甲,英魂驻此障长沙!”十二字豪言,字字如铁、掷地有声。

  纪念碑上的诗文是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时,第52军195师师长覃异之所作。而这背后,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中日双方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攻防战,史称长沙保卫战。

  1939年,一手将覃异之抚养大的祖母去世,在家国危亡的特殊时刻,他艰难地选择了“移孝作忠”,并写下诗作“噩耗传来涕泪涟,深恩未报恨终天。倭奴不灭家难保,移孝作忠志更坚。卫国疆场偿夙愿,振兴华夏报重泉。遗教谆谆犹在耳,读书报国效前贤。”这首诗诉说着覃异之的家国情怀,更映照着无数战士的初心。

  山河危殆:烽火燃湘楚,战鼓催征程

  1942年1月初,侵华日军攻占长沙未遂,转入撤退,中国军队一路围追堵截,在影珠山地区包围了日本溃逃的第6师团残部。这座长沙县北海拔509.4米的第一高峰,成了中国军队围歼敌人的一道坚固屏障。

  9日凌晨,夜色还浓得化不开,日军山崎大队组成的敢死队已摸到了山腰,向腰子坡阵地猛扑,企图撕开北逃通道。中国将士从战壕里跃起,步枪冰冷的钢铁瞬间碰撞出火星。士兵的呐喊、刺刀入肉的闷响、倒地时的喘息,在山谷里交织成悲壮的旋律。

  这里没有退路,每一寸土地都关系着长沙城的安危。战斗从凌晨打到上午11时,阳光终于穿透云层,却照见了满坡的鲜血。中国军队守住了阵地,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没,但代价是沉重的——480余名中国将士永远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里满是忠魂,中国将士用刺刀与热血,在腰子坡写下“倭寇未曾还片甲,英魂驻此障长沙”的悲壮史诗。

  同仇敌忾:军民共御侮,热血铸长城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等国的主要军事力量被牵制在欧洲,促使日本将提前占领中国上升为主要战略方针。”长沙县福临镇影珠山风景名胜区事务中心讲解员杨娜介绍,1939年9月,日军开始实施“湘赣作战”计划,目标直指湖南。“一旦湖南沦陷,日军将打通粤汉铁路,形成纵贯南北交通大动脉。因此,保卫湖南、保卫长沙已干系民族存亡,形势迫在眉睫。”

  抗战烽火中,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奋起抵抗。长沙保卫战期间,中共中央根据实际需要,先后派遣新四军和八路军进入湖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湖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湖南各级党组织的影响和推动下,湖南职工抗敌后援会、长沙市新闻记者抗敌后援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等40多个抗日救亡团体先后成立。

  各界妇女自愿组织起来,慰劳伤员;电力工人冒着敌人炮火,维修通讯线路;铁路工人承担繁重的军运任务,支援前线……1941年11月,留守闽西根据地的中国工农革命军闽粤赣边区游击纵队一部奉命北上抗日,在途经湖南长沙休整期间,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打响。

  年仅15岁的剃头匠刘海鑫因熟悉福临铺地形,自愿成为游击纵队的向导,他带着游击队员们走遍当地的山岭乡野,张贴抗日标语,发动群众,犁路为田。经过数月相处,他对游击纵队的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善待百姓大感钦佩,想起当初躲兵上山,被日寇残忍杀害的父亲,毅然决定参军,杀寇报仇。

  男女老少齐动员,万众一心保家园。面对残暴的日军,影珠山人民英勇无畏,他们在全民族抗战思潮的影响下,侦察敌情、抢运物资、救护伤员、修筑工事,与抗日将士并肩作战;他们无枪无炮,却拿起菜刀、锄头、木棒、石块,甚至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侵华日军进行着英勇不屈的斗争。

  精神永续:英魂照古今,家国情脉传

  “读书报国效前贤”,这是覃异之将军诗作中蕴含的坚定信念,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晚年,覃异之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等职,为两岸交流交往辛勤奔走。

  受父亲爱国情怀的影响,2023年,覃珊当选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七届会长,“隔空”接过父亲传下来的接力棒。“‘读书报国效前贤’是曾祖母留给我父亲的遗训,他把这句话写在诗里又传给了我们。”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开创新的历史。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覃珊收到了沉甸甸的纪念章,对她而言,更多的是感动、感恩。“纪念章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民族精神,既是对历史苦难的反思,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召唤;既是对抗战英雄的缅怀,也是对爱国情怀的激发。”

  “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极大地提振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信心。”福临镇文旅中心工作人员杨琮介绍,当时世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伦敦《每日电讯报》曾评论:际此远东阴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益见光耀夺目。

  如今再走腰子坡,山腰的烈士墓群静卧在松柏间。风掠过树梢,沙沙声里像有无数个声音在回响,那是抗日英雄在诉说:这片土地,他们曾用生命守护过。

中国妇女报要闻综合 2这片土地,他们曾用生命守护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景韵润 邵伟2025-10-23 2 2025年10月23日 星期四